雜誌

Interior 375

瑋奕國際設計工程有限公司|方信原 / 種子

以空間型態和幽微光影描繪人們對美的追尋

  • 設 計 者」瑋奕國際設計工程有限公司 / 方信原

  • 參 與 者」洪于茹

  • 攝 影 者」Wgh_photo / 吳國豪

  • 空間性質」醫美診所

  • 坐落位置」台灣

  • 主要材料」金屬、玻璃、塗料、PVC地板、磁磚、洞石

  • 面 積」底面積35坪、錯落層15坪

  • 成立於2003年,設計師方信原畢業於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及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研究所碩士,曾任職於大元聯合建築暨設計事務所及李肇勳室內設計顧問有限公司。常透過城市旅遊的方式,進行城市人文的觀察及研究。事務所致力於將低度設計運用於各項規劃,並探討人們在低度規劃的空間裡,各層面所產生的影響。

  • 於設計上持續以現代主義、宋代美學及侘寂文化為架構而成的低度設計為主軸,將文化、藝術、環保等相關元素,整合運用於生活及空間的設計中。

美,是許多人終其一生的追尋,或可從坊間林立的醫美診所窺見一斑。現行的醫美空間,也已不再是豪奢華貴為主流,而是多以探索本質、緊扣「以人為本」為主軸,企圖建構一座通往美的境地。

方信原設計師表示,約莫十年前曾替此作業主打造家宅,如今他決定由原先工作的醫美集團獨立、自行開業,並再度與瑋奕設計牽起合作的緣分。方信原發現,業主在社群平台上擁有數萬名支持者,可見其專業度及知名度備受肯定;開設屬於自己的診所,更是一段夢想的啟程,透過精湛技術向大眾傳遞美的視野,就如同種下一顆種子,經歷時間的洗禮,逐漸萌芽、成長並茁壯,綻放美好果實。



在挑高6米5的基地中置入高低錯落的塊體和片狀結構,以「塑形」手法暗示空間屬性為透過醫學技術塑造完美形象的醫美診所。
 

以雕塑思維構建錯落量體

有鑑於此,設計師遂以「種子」意象進行概念發想,陳述美之理想。他從2015年參與WAF(World Architecture Festival)競賽的經驗獲得啟發,期待藉由結構演繹樹叢錯落的樣態,看似抽象卻又真實存在。在這個底面積約110平方公尺、高度6米5的基地中,到底該如何構築空間脈絡,同時避免結構可能造成的窒息感,成為設計團隊首要思索的重點。




3D示意圖。

 
如果場域屬性的本質是透過醫學技術塑造專屬個人的完美,那「塑形」就成為貫穿其中的關鍵詞,方信原聯想到近期閱讀了《The House of Xavier Corberó》一書,主要講述知名的西班牙藝術家Xavier Corberó利用雕塑思維轉化住宅,他便參考這樣的理念,將診所空間視為可雕塑的元素,並依循樓板現況置入團隊熟稔的盒體結構,形塑不同高度的錯位。


全作幾乎採用單一的塗料材質及色調,僅接待櫃檯選擇天然洞石。
 

以片狀結構揭示裡外關係

設計師進一步解釋,大盒體高度約控制在6米左右,小盒體則約2米6,藉由塊體堆疊勾勒挑空場域的層次,再著手將機能置入,一樓依序安排接待、諮詢、問診、敷麻、微型手術與休憩暨活動空間,二樓主要提供SPA服務,虛實交錯的體量形成了回字形動線,一氣呵成地完整串連,並依據醫美多元的作業流程巧妙做出分流或指引。


透過虛實體量的堆疊,形塑流暢的回字形動線,鏈結起不同的機能場域。


休憩空間也可身兼舉辦活動的場所。


另外,建物的大面落地窗雖確保了自然採光的充足,但卻容易使情境營造過於平鋪直敘,導致裡外對比的張力略顯不足;若因隱私考量而裝設落地捲簾,亦可能削弱了盒體的力度,對此,方信原採取「圍塑」策略,透過五片高聳的片狀結構(高牆)隔絕了裡外,刻意保留的間隙讓光線得以柔美且朦朧地滲入室內,同時襯托出盒體的雕塑感,使空間更顯獨特。


五片高聳的片狀結構被視為圍塑空間的高牆,它們不僅區隔了裡外,同時也藉由間隙過篩自然採光。
 

以永恆光影隱喻美的願景

除了量體的呈現外,大面積比例的單一材質及色調運用,強化了空間作為商業項目的視覺感。「蒔光粉」貫穿整體,以女性肌膚作為設定,鋪陳淡雅粉緻的調性,標示的是一種對柔膚的美好憧憬;搭配瑋奕設計擅於應用的塗料語彙,手工鏝抹的細膩肌理與粉色調交融,帶來溫柔且放鬆的氛圍效果。


「蒔光粉」成為全案的色彩主軸,轉譯自女性粉嫩的肌膚,淡雅色系亦有助於放鬆心情。
 

拜科技與技術所賜,人們可藉由醫美療程的輔助,散發光亮閃耀的自信,不過,以理性而言,老化是生命運作週期的自然現象,萬物皆是,而「光影」,則是這世上唯一永恆的存在,周而復始,不因時間流逝有所改變。全作將人造光的布局降至最低,旨在保留自然光影在時間軸下的細緻變化,彷彿化身為無聲的舞者,隨時光的轉化翩然起舞,利用這種抽象的永恆,闡釋對美的不斷探求。


將人造光源的安排降至最低,希冀強調自然光影的流動與永恆存在。
 

運用不同尺寸的盒體跟片狀體,保有室內的層次和呼吸的餘裕。


方信原認為,本案賦予醫美診所更深層的想像,藉由空間型態和幽微光影描摹人們追求完美無瑕的願景,在種子落地的那刻起,逐漸萌芽。


諮詢室的盒體頂部刻意開鑿一個孔洞,作為吊燈垂吊使用。


採訪」陳映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