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曼漫流轉,生活徐徐展開」,共生製作的新作《曼漫徐徐》描繪的正是此一令人憧憬的日常光景,作為單身女性的獨享宅邸,設計不再只是形式的堆砌,更回應著生活節奏與情感需求。
《曼漫徐徐》作為單身女性的獨享天地,以放鬆舒適的調性構築,色彩應用中性卻也不失變化。
設計師說明,考量業主工作壓力大,在空間調性的營造上便以舒適、放鬆為核心;另一方面,得益於基地優越的條件,長向開窗引入大量採光,使室內擁有絕佳的通透感,光線如流水般蔓延至每個角落,散發出從容不迫的氣息。
玄關。置物櫃不到頂的設計確保了空氣和光線的流動。
光影流轉 模糊界線
空間布局採用開放式設計,打破傳統實牆的封閉感,原有的公私分界改以五片可完全敞開的活動折門劃分,使光影、空氣與視線自然流動,形成一種連動的感官經驗,亦提升室內的自由度及彈性。而客餐廳與廚房之間則以弧形語彙串接,緩解材質變化所帶來的突兀,形成柔和過渡的動線,讓穿梭過程不僅體現動態,也兼顧心境的細緻轉換。
利用多片活動式折門劃分公私領域的界線,提升空間的彈性,並兼顧隱私。
如前述所提,開窗帶來的充沛光線進一步突顯了家宅的清亮特質,這樣的特性也深受業主與設計團隊喜愛,然而,在享受日光的同時,對隱私的需求也不容忽視,有鑑於此,公區特別選擇高丹數的紗簾,布料輕盈卻能有效遮蔽外部視線,同時保留日光穿透的柔光效果,讓透澈及私密兩者達到理想平衡。
弧形天花板收整了基地結構,長向開窗的充足採光在紗簾的過篩下柔和灑入室內。
書房設計兼具彈性和實用性,平時作為業主的工作環境,必要時亦可藉由收納床架轉化為臨時客臥,提供長輩來訪時的休憩使用,彰顯設計的體貼思維。
深色門片後的書房除可作為業主的工作場所,也身兼長輩造訪時的休憩空間。
色彩材質共創溫潤底蘊
色彩鋪陳同樣由視覺層次出發,上層天花板選擇純粹的白色系,強化自然光的漫射;視線焦點所及的牆面則以大地色系塗料鋪陳,與深色木地板相呼應,交織出內斂安定的氣息,為空間注入沉著而穩定的基調。
蛇紋石中島吧檯因光源的投射更添情境,適合業主一人小酌、靜思或是與三五好友共聚。
中島島台更是視覺亮點,採用來自台灣花蓮的綠色蛇紋石,設計靈感源於業主對「以現代手法詮釋過往風華」的風格喜好,蛇紋石常見於台灣早期的建材,具有一份深厚的文化情感,設計團隊遂將其作為量體結構,並搭配後方紅色鐵件及磁磚,構築一方獨具性格的小天地,在這裡可以獨自小酌放鬆,也適合邀請三五好友共聚,動靜皆宜。
綠色石材和紅色鐵件、磁磚共創活潑視感。
整體利用大地色塗料鋪陳,彷彿被溫柔包覆般,舒心愜意。
燈光計畫上則細膩地劃分為兩種模式,其一為滿足日常所設的嵌燈和間接照明,確保畫面的敞亮舒心;另一則聚焦於氛圍渲染,利用溫煦朦朧的情境光源形塑適合靜思或微醺相聚的片刻,讓光線不再只是照明,更是情感的延伸。
弧形過道銜接公區與內廚,形塑心境上的過渡,也消弭材質差異的突兀感。
居所不僅承載著日常點滴,更是一座與自我對話的空間,每一處都是時間與心境的交融,大地色的溫柔包覆、光影的悠然流動,成為安然棲居的靈動襯底,居住者得以安放身心、從容擁抱自我,譜寫平靜愜意的詩篇。
業主喜愛當代復古的韻味,特意垂吊野口勇經典的和紙燈,帶出洗鍊懷舊之感。
主臥室一隅。
圖片提供」共生製作
採訪」陳映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