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ior
324
香港貿發局 11月舉辦「秋季採購匯丨網上展」
新型冠狀病毒病疫情持續影響全球商業活動,網上採購是幫助業界繼續拓展市場的商貿方案。香港貿發局首個「夏季採購匯 | 網上展」已於7月圓滿結束並取得佳績,因此計劃於11月16日至27日再度舉辦「秋季採購匯丨網上展」(ASWO)。 香港貿發局副總裁周啟良表示:「疫情反覆帶來巨大挑戰,中小企業轉攻網上推廣和營運,已成為經商的『新常態』。考慮到買賣雙方無法進行實質接觸,因而影響交易成效,我們大力推動網上配對,致力於促成更多商貿交流和交易的機會。」 展開一場網路採購與交流之旅 「秋季採購匯丨網上展」(ASWO)以 「互聯新世界 跨越新常態」為主題,再次提供一站式的網上採購平台,讓買家和供應商在疫情下繼續發掘更多跨行業商機,包括電子、燈飾、戶外照明、環保、鐘表、眼鏡、玩具、嬰兒用品、文具、家庭用品、禮品及贈品等。 在香港貿發局遍佈全球50個辦事處和龐大數據庫的支援下,ASWO展覽團隊為與會者提供卓越的客戶服務、預先安排優質商貿配對及揭示最新行業趨勢和動態;此外,ASWO亦會繼續運用AI智能商貿配對平台「商對易」(Click2Match), 為買家和供應商提供備有會議安排、實時聊天、全天候視像會議及電子名片互換等功能的網上自助服務。詳請與登記請洽:https://bit.ly/3jRhvjf 資料及圖片提供」香港貿發局 編輯」陳映蓁
Interior 323
由招商蛇口集團委託OMA設計的太子廣場,於2020年8月28日在中國深圳盛大開幕,本案由大衛 ‧ 希艾萊特(David Giaontten)和包科爾(Bauke Albada)帶領設計,並與當地的華森設計公司合作。 太子廣場是一座由裙房和塔樓組成的辦公商業綜合體,項目坐落於蛇口南山通往深圳灣的重要景觀走廊上。大樓由4節長條形量體組合而成,呼應都市裡不同尺度的建築,而大樓同時擁有多個空中平台,為租戶和大眾提供理想的觀景位置,能夠眺望深圳的自然環境。 OMA管理合夥人–建築師大衛 ‧ 希艾萊特表示:「蛇口的群山與大海、改革開放初期發展出來的工業廠房,以及近年的摩天大樓,塑造出充滿活力的都市環境。太子廣場是與這個都市互動的建築,3個空中平台是重要的設計元素,不僅提供公共空間,讓每個人都可以透過景觀走廊,欣賞當地的自然環境,同時,空中平台將本來龐大的建築物分拆開來,與周邊不同尺度的建築物產生對話。」 建築樓高200公尺,大樓立面由OMA與奧雅納聯合設計,提供約18,150坪的辦公空間。立面的凹槽,以及特別加大寬度的玻璃,連結使用者與山水風光。空中平台向租戶和大眾開放,其立面是六角形圖案,附和山與海浪的形態,將空中平台從大樓突顯出來。 OMA 項目建築師包科爾表示:「在深圳都市裡,沒有其他地方比這裡更鄰近山巒與大海,同時有著景觀走廊與眾多公共空間。太子廣場的設計充分利用了這些元素。」 大樓基座是約12,100坪的商場—匯港(二期)購物中心,項目充分利用長形基地,最大限度地增加零售臨街面積。商場立面中一個顯眼的門戶,是景觀走廊的通道,有著與大樓空中平台相類的立面設計。商場通透的立面與空中花園,讓海上世界的商業和休閒活動空間得以延伸。 資料及圖片提供」OMA 攝影」Seth Powers 編輯」林慧慈
Interior 322
台灣進入疫情解封時代,旅遊及娛樂漸漸復甦,為滿足民眾「悶不住」的心情,於 7 月 31 日記者會上由經濟部王美花部長、新竹市政府林智堅市長共同宣告,今年台灣設計展將首次登陸新竹,以「Check in 新竹-人來風」為主題,集結總策展人劉真蓉、總顧問龔書章及 9 個在不同領域嶄露頭角的策展團隊,共 25 名優秀設計師,邀請民眾於連假期間一同到訪新竹,體驗設計如何轉化城市及在地人文。 2020 年台灣設計展「Check in 新竹-人來風」主視覺,由卵形設計工作葉忠宜操刀。 是設計展,也是城市展 本次將展覽編織入新竹城市紋理,藉由2公里長的軸線,串聯起具有歷史風情的護城河、東城門等舊城區,並跨越新竹火車前後站,進入包含新竹公園、動物園、孔廟、體育館等的休閒生活區。龔書章老師表示,這次的展覽是一個設計展,同時也是一個城市展,期待藉由本展將設計、創意美學帶進市民生活,創造城市真正的生活及公共空間的整合概念,企圖將設計放進城市脈絡中,讓設計導入城市,讓城市重新回應公共生活。 總策展顧問-交通大學龔書章教授。 總策展人劉真蓉甫完成在桃園「大溪大禧」的熱鬧祭典,並擁有廣受好評的 2019 文博會經驗,相當熟稔如何策展地方文化。她提到本次以「Check in 新竹」為主軸,亦希望城市「Check in」民眾心中,因此展覽多處將結合行動載具,展現新竹高科技的一面。參觀者能感覺到文化、歷史、設計、科技的衝撞,本展將是一個城市策展,展場不只在室內場館,而是將整座城市化作展演場,展現其在地文化、產業及特色。 總策展人-衍序規劃設計劉真蓉總監。 台灣設計展從過去的工商業產業展覽型態,轉型到生活體驗型態,將生硬的產業內容以生活化的形式呈現,透過設計思考、大眾互動參與模式,啟發民眾對科技、社會、生活模式改變的省思。 為城市種下種子 此次展覽包含科技產業、循環設計、生活產業等議題:在「科技產業」方面,新竹是台灣高科技重鎮,半導體、光電、LED 等產業都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展覽藉科技產品微小化,呈現生活的大改變;在「循環經濟」方面,新竹得天獨厚擁有矽砂、石灰等原料,在日治時代已發展玻璃工業,展覽將藉由玻璃裝置、資源回收利用技術,傳達給消費者及製造者永續循環的理念。在「生活產業」方面,新竹有多家百年老店創新再生,新竹人有自己的生活品味,故藉由展覽,呈現新竹好吃、好玩等不同的風貌。 春水堂與春池玻璃所合作的春池珍珠杯,將於設計展展出。 2020 台灣設計展除了串聯地理景點外,更希望藉由展覽串聯與新竹相關的年輕設計師,成為各場館策展人,有在地出生、也有在新竹執業、創立事務所者,劉真蓉表示,每年的台灣設計展都希望能夠改變城市,不僅是展覽期間,更希望能夠留下種子,於是今年便邀請許多優秀在地青年,藉他們的角度思考並呈現新竹。 鞏書章亦提到,本次展覽將從「人」的角度敘述新竹產業及設計,不再單純呈現產品,希望藉此拉近一般大眾與設計,以及新竹高科技、循環經濟等較生硬題材的距離,設計師的角色便是思考如何「說故事」,希望藉由在地年輕人共創城市。本次「Check in 新竹-人來風」展期自 10 月 1 日至 10 月 11 日,期待透過設計轉化新竹,加值新竹產業能量,並邀請民眾前往參觀,感受新竹的特色風情和城市設計的魅力。 各參展單位與經濟部王美花部長及新竹市林智堅市長合影。 展覽資訊 日期」2020 年 10 月 1 日至 10 月 11 日 地點」新竹公園、轉運站和護城河舊城區 資料及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撰文」林慧慈
Interior 321
《山扉夜坐》:「抱琴開野室,攜酒對情人。林塘花月下,別似一家春。」—王勃 CROX闊合設計以茶葉為靈感,建造出了一方野室。自然界的茶葉每一片都是獨一無二,經由水的沖泡後卻組合成了另一種味道,CROX闊合設計認為就如同不同自然型態的單元構建,如同行草地勾勒組合出動態空間,也形成了不同使用功能的家具。 將方桌放置在野室正中,更能代表中國人喝茶的精神與習慣—方桌是重要的生活元素、是思考或交談時離不開的物件,同時也表達對四面八方來客的歡迎。 資料及圖片提供」CROX闊合設計 編輯」歐陽青昀
Interior 320
韓華集團是目前全球第三大光伏設備生產商、韓國排名前十的企業,集團將可再生能源作為未來的發展目標,並將自身定位為全球光伏行業的領導者,其產品和服務主要涉及3個領域:製造建築、金融以及服務休閒。集團總部坐落於首爾清溪川,由UNStudio與外牆設計顧問Arup以及景觀設計師Loos van Vliet共同合作改建,期望營造一個健康、靈活並帶有集成太陽能電池板且可持續發展的辦公大樓,展示韓華集團的品牌價值和企業願景。 就地改建 此次改建以環境為優先考量,不做單純的拆除和新建,而是透過「就地改建」,將施工採用每三層為一個單位的方式,確保員工在整個裝修過程中仍能繼續在大樓中工作,兼顧改建過程中所有相關者的權益。改建範圍包括辦公大樓的外部立面,內部公共空間、大廳、會議室、禮堂、行政區域以及景觀區域等。 響應式外牆與景觀 受自然條件影響以及環境的驅動,UNStudio透過改變外牆面板的位置呈現出多樣化、不規則和錯綜的特性,改善了原有大樓的室內氣流。 將原有外牆的不透明鑲板和單層深色玻璃用透明的隔熱玻璃和鋁框架取代,北面外牆保持通透開放,實現大樓內部的日間照明;南向外牆因會直接面對太陽,所以透過改變窗戶玻璃的角度與設置挑簷形成遮擋陰影,避免陽光直射,光伏電池則被放置在擁有最佳的陽照射量的南/東南外牆的不透明鑲板上。廣場的景觀設計吸引人們從四面八方進入,綠色植栽巧妙的為人們規劃出座位區域,也可以滿足私人休閒以及大規模聚會場所的不同需求。 內部概念 內部大廳延續了室外景觀的概念,運用天然材料和綠色植物為人們營造輕鬆舒適的工作環境。大樓的主題色和木製裝飾巧妙地融為一體,北側和南側入口處的咖啡角為樓內工作人員提供了社交互動場所。為了引入光照,提高了辦公樓大堂的樓高,並透過太陽光線的照射軌跡,為建築外部立面與內部空間形成連為一體的視覺效果。 電梯間內部的設計元素和照明形成了直觀的引導效果,無縫串起所有辦公樓層的公用區域和走廊,同時實現了工作區域和不同類型/大小辦公室的靈活分配概念。封閉的會議空間,則以不同程度的透明玻璃做隔離,滿足隱私卻同時確保會議空間充足的光照。 韓華集團希望不僅為員工提供專業的辦公空間,同時也有社交聚會、休閒場所的規劃。28樓的餐廳,以溫暖的木質色調、天然材料以及綠色植物創造出一個員工可以恢復精神和活力的空間,餐廳以色調區分為多個不同區域,提供不同類型的美食和餐飲服務;私人餐廳則配有深色的木質色調和精細的照明,給人更為親密的感覺。 27樓的行政樓層包含較為正式的會議活動用區域,和非正式的社交聚會用區域;在這裡,規劃了多個具隱私的個性化空間,包括小型會議、大型集會等,實現了在不同配置下開展工作和會議的多種可能性。 編輯」歐陽青昀 圖片及資料提供」UNStudio
Interior 319
1970年成立的Galleria是韓國最大的高級精品百貨公司品牌,以販售名牌和高級商品為主,領導了韓國的流行時尚趨勢。Galleria的第六家分店選址在首爾南部的光教,是近10年以來品牌開設最大的百貨分店,建築佇立在新城市發展區的中心,周圍被高樓住宅包圍著,「Galleria光教店」希望成為附近居民生活的一個焦點。 2020春季,由OMA(大都會建築事務所)克里斯•范杜恩(Chris van Duijn)設計的「Galleria光教店」正式開幕。建築造型猶如石塊一般,搭配馬塞克石材外立面讓人想起鄰近的水原光教湖公園的自然景色,而在石材體量上開鑿出的公眾步道是為文化體驗而設計。 公眾步道由一連串漸落的平台組成,不僅連接公共人行道至天台花園的動線,同時帶來展覽和表演空間;步道有著像經過雕琢寶石般的多棱玻璃立面,與不透光的石材形成強烈對比,路人可以透過玻璃看到室內的零售和文化活動,同時建築裡的人們則以全新的視角觀賞光教的城市風光,為傳統百貨公司的購物體驗引入創新元素。 韓華Galleria總裁及首席執行官Eun Soo Kim表示:「Galleria光教店透過與世界級建築師OMA的合作,收穫了一座在國內外廣受好評的創新建築。其設計有別於傳統百貨商店形式,採取了通過公共環路將光線傳導至大樓各部位的嶄新模式。Galleria光教店將會是最美的百貨大樓,有望成為代表韓國乃至全球的一座獨特地標,為顧客提供新穎的購物體驗。」 編輯」歐陽青昀 資料及圖片提供」OMA
Interior 318
由OMA管理合夥人大衛 ‧ 希艾萊特(David Giaontten)、專案建築師馮達煒帶領設計﹑Potato Head委託的 Potato Head Studios,已於峇里島水明漾(Seminyak)開幕,這是OMA首個同時為旅客和當地社區量身設計的酒店設計案,其地面空間向大眾開放,歡迎不同人士使用,既是酒店舉行文化節目的場所,也是當地居民的日常活動空間。 峇里島的渡假酒店,往往由旅客獨享,OMA在此作挑戰渡假酒店為旅客專屬的概念,打開空間面向一般大眾。建築師大衛 ‧ 希艾萊特表示:「峇里島的文化精髓,在於不同文化之間的互動。」Potato Head Studios除了提供私人酒店房間和設施,更同時創造公共空間,使來自不同地方的人們能於此聚集、彼此互動。 全案設計主軸以印尼的文化脈絡為依歸,利用開放平台與環境接壤,酒店多處使用混凝土質感的牆壁,由本地工匠巧製,走廊的立面設計則受峇里島傳統占卦曆「蒂卡」(Tika)啟發。 Potato Head Studios的建築為一個由基座柱子抬升起來的環形結構,裡面是私人酒店房間及其他設施,包括展覽空間及可以觀賞日落的酒吧。抬升的結構騰出地面間作為「開放平台」,直接通往海灘,而此空間充滿可能性,是節慶、文化活動及日常活動的場所,讓大眾共同體驗峇里島的當代文化。酒店屋頂作為向大眾開放的雕塑公園,設有一條公共走廊連接酒店餐廳、泳池及水療設施,並通往雕塑公園。 Potato Head創辦人Ronald Akili表示,他們的目標是為酒店業帶來一個嶄新的營運模式,而非改變行業本身。「假如我們能夠將人們聚在一起,享受好時光,並為他們帶來意想不到的體驗,他們便會受到啟發。」他稱讚OMA的設計完美地傳達了集團的意念:「創造一種嶄新的文化機構,糅合公共與私人空間、旅客與當地居民、未來願景與傳統手藝。」 資料與圖片提供」OMA 攝影」Kevin Mak 編輯」林慧慈
Interior 315
勤美術館自2012年成立,舉辦過許多貼近群眾的藝術文化活動,第一階段任務已於2018年底畫下句點,新的美術館將由國際知名建築師隈研吾大師操刀,為勤美草悟道街區注入新能量。 2019年初開始進行轉型工程整備期,邁向下一階段之時,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以擅長的策展轉譯與美學設計力,推動一項革新計劃-工家美術館,甫於11月15日正式開幕,藉由打開圍籬,打造一座結合工地、共享概念和美術館創意的基地,亦是新型態工務所的示範場域,除升級工地環境外,更希望透過民眾和社區的參與,展開與工地文化對話的可能性。 建築在熙來攘往的草悟道街區十分引人注目,期望以開放的新型態工務所兼美術館的角色拉近人與人的距離。攝影:CMP PJ Foundation 隱身於工地圍籬內的勞動者們,是創建文明的偉大英雄,這股看不見的強大力量,驅動著城市不斷向前邁進,然而,在每片被圈圍起來的荒地裡,辛勤工作的工人們,卻往往因為圍籬,加深了與民眾之間的距離和隔閡,而工作環境也擺脫不了不安全的刻板印象,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思索著是否能夠翻轉工地環境,為隱身於幕後的工作者提供舒適的休憩空間,甚至將工務所引入文化與創意,連結周遭街區,成為大眾彼此共享的生活場域,於是,「工家美術館」就此誕生。 「工」指工程;「家」則是一種歸屬感,而工家的台語「ㄍㄨㄥ ㄍㄟ」,則是共享之意。工家美術館基於過往深耕街區的能量,以無疆界美術館為初衷,並以友善工人的初心作為一切的出發點,打造出充滿工地意象的場所。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何承育表示:「如何讓台灣的工地文化被大家知道是工家美術館的起心動念,並嘗試把工地文化的信仰化為精神性的創作。」 美術館區域本質上仍是工地的一部份,但以實驗的精神,重新定義工地美學,在工人未使用之餘,打開空間,讓一般民眾也加入這場工地藝術活動,促進文化交流及在地認同,希冀透過建築、軟體等安排,再現更深層的文化與社會內涵。 眾多設計力共襄盛舉 構建美術館畫面 作為未來美術館的前導項目,工家美術館身負連結過去與展望未來的深刻意義,此次計劃集結台灣各領域創作者共同構建出最獨特的工地視野。 十禾設計的吳聲明建築師在18×18的方形基地中藉由虛(開放)與實(圍籬、牆面或戶外露台)的構成,串起鄰里生活圈,並保留基地原有的兩棵老榕樹,象徵著在地情感,也讓建築被綠意包圍;再以不斷向上層疊的階梯,讓人穿梭於樹木之中,與環境對話,企圖暗示我們所有的隔閡與不了解,都是因為對話不夠而產生,所以工家美術館的目標其實是產生相遇,讓正在創造未來美術館的工人們及民眾,在不同的分時概念下共享此地。 至於內裝設計則邀請無氏製作PiliWu-Design的吳孝儒操刀,他運用鷹架、浪板、三角錐等素材,將其轉化成具實用性的家具軟件,並符合堅固耐用、可隨意組合的特性,「形隨機能」的設計方式是他覺得十分有趣的地方;選用工地常見具警示作用的亮橘色作為空間主色調,再搭配多種具巧思的活潑亮點,如油漆桶吊燈、午休時間用水泥枕等,將工地師傅最熟悉的物件透過他們最不熟悉的語彙呈現,從中找到平衡點,並反轉大眾對既定場域的印象。 而視覺形象設計則完整點出工家的精神,生活起物googoods負責人莊騏鴻考量到工地予人一種未完待續的氛圍,故以未寫完、缺少筆畫的字來表現logo形態,期望藉由大眾的參與,進而完整美術館的全貌;他亦統籌了便當包裝、入口意象裝置、指引系統等,就地取材並融入工地特有的生活智慧。 而開館首檔展覽「荒島工神」則邀請攝影師鐘聖雄、平面設計師廖小子及服裝設計師李育昇共同合作,策展單位爬梳島國脈絡,結合傳統宗教、台灣文化等內容,並將神明文化映射在工地景觀中常見的電動旗手上,傳遞這塊土地的真實樣貌。藝術家Yen Shih Chieh以工地現場使用的機具、工人常聽的收音機為基本旋律,創作出契合空間主題的背景音樂;盂施甫藝術家的機械動力裝置「涼日」的圓形涼扇則為2樓帶來和煦微風;戴翰泓所創作的戶外公共藝術座椅「工地獸」使用鋼筋水泥等材料,期待能承載工地跟街區共同譜出的故事。 除提供舒適環境之外,工家也與台中在地餐飲團隊「好食慢慢」合作,製作出美味健康又飽足的工家便當,亦研發專屬的工地創意小食,與結合工地文化的特調飲品,供工地師傅與一般民眾享用。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希望通過這項計劃,集結充沛能量,表現出最具設計思考的新型態工務所。 資料及圖片提供」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 採訪、撰文」陳映蓁
Interior 314
2019台灣設計展於10月20日完美落幕,今年首度移師島嶼南端的屏東,以「超級南─超級南方‧非常台灣」為主題,將屏東的產業、人文、環境與發展,以「超級市場」的概念全數攤呈於貨架之上,等待大眾發掘。 除了位於台糖縣民公園的主展區外,亦規劃屏東菸葉廠、勝利星村創意生活園區為衛星展區,集結台灣一流策展團隊,透過設計帶領人們細數屏東的風土故事。本次《室內》雜誌前往屏東,紀錄展覽現場,並採訪空間統籌設計師朱志康,一探「超級南」始末。 主展區 帶來歡樂的超級市場 主展區擇址屏東台糖縣民公園,由屏東縣政府將原先廢棄的廠房建築修復、更新,成為約2000坪的廣闊展覽空間,今年的台灣設計展為其首次亮相。場內設置5大主題展區及1家設計賣店,此外,寬敞空間甚至有餘裕規劃休憩及用餐區,結合室外市集、燈光造景,成為民眾閒暇時可以走逛的「超級市場」,將大眾印象中有距離感的設計展,重新帶回日常生活之中。 緊扣「超級市場」主題,空間統籌朱志康設計師以「雲霄推車」裝置貫穿全場,自踏入展場後,手推車即不斷地在身邊環繞,營造動態視覺與環境音效的雙重感受,配合大賣場中常見的巨幅吊軸及不時響起的廣播,將設計展與超市結合,只不過這次架上陳列的不是商品,而是最生猛鮮活的屏東印象。 5大展區圍繞著「屏東」概念,「屏東西」展示農業大縣的特色產物、「屏東製」主打觀光工廠、「屏東YA」則以趣味方式呈現地方人文自然;以及更少見的屏東面貌─「屏動能」推廣具備運動能量的屏東人才及產業,並以「屏安村」嘗試回應台灣高齡化社會的難題與挑戰,發展「全齡共融」的美好想像。其中,「屏東西」及「屏東YA」的主題同樣延伸自「超市」概念,以下簡單介紹此2區: 屏東西 由「無氏製作」吳孝儒擔任策展人,以「紙箱」為核心,串聯「屏東學」、「屏東人」、「屏東選」3項軸心,透過檸檬、鳳梨、香蕉、咖啡、可可、紅藜等6種隱形冠軍農產,帶領民眾探索屏東農業從傳統走向超級的脈絡。一開始的6個褐色麻簾代表紙箱,而掀開簾幕的動作則如同時下流行的「開箱」過程,簾後則為另個敞開的箱體,四周箱板成為說明牌,展示該項農產的特色、生產過程、歷年數據等資料,一窺這些冠軍背後的人與地。 其後則為具未來感的白色空間,以超市中常見的透明塑膠簾幕、貨架,以及堆放的紙箱型塑氛圍,亦象徵著農產自摘採到販售、面對消費者的過程。精選在地特色品牌,運用設計思維梳理脈絡、轉化加值,重新串連設計觀點與地方產業。 屏東YA 由蚯蚓文化總經理游智維策畫,展區名稱來自大眾遊玩拍照必備的「YA」手勢,期待翻轉探索屏東的方式。去除景點名稱、地址等標籤,改以「轎子太強不晃會被撞到地上」、「爆量負能量吸收聖地」等幽默的標語,搭配一旁貨架上的圖文、影片或展品,只透露冰山一角,卻勾起民眾的好奇心。 游智維以水文作為屏東景點的規劃路徑,挖掘在地文化,透過當地人的角度表現在地故事與族群特色。整體規劃同樣扣合「超市」主題,以類別區分走道,「故事」即為商品,若對於景點有興趣,需拿起掛勾上的藍色紙卡至「收銀台」刷條碼,才會列印出關於當地的詳細資訊、文化、推薦玩法等,以全新的方式推廣屏東人文自然景觀。 衛星展區 屏東風土吟新生 除了主展區外,本次亦規劃勝利星村、屏東菸葉廠兩大衛星展區,以及屏東美術館、竹田西勢樂智園區等設計熱點,將設計能量推散至屏東各地,更找來方序中、雜學校的蘇仰志與魚肚白設計,以策展方式記錄下屏東的土地、人文與教育: 勝利星村 勝利星村為日治時期所興建的空軍宿舍群,古樸的檜木建築見證歷史興跌,以此為基地,策展人方序中將今年4月文博會時大受好評的屏東館帶回故鄉,重新定名為「屏東事」,展覽沿用文博會時的架構,以「吟、土、風、人」為主軸,卻因地點而多了專屬於屏東的浪漫。方序中提到,文博會中以遊戲的方式構思動線,促使民眾對屏東產生興趣,而此次「屏東事」則降低好奇元素,展品分置於不同空間內,規模縮小,但在整體動線及氛圍上更加輕緩悠閒。 屏東菸葉廠 具80年歷史的屏東菸葉廠具有文化資產價值,此次利用廠內空間規劃「屏東教育設計展──底家哦 tí jia ôh」、「菸葉廠加工機具保存展─下一步,菸起」、「國際青年設計交流展─Design Pumping」等3場具有教育性質的展覽。其中「底家哦 tí jia ôh」邀請雜學校執行長蘇仰志擔任策展人,運用設計呈現「在地教育」的主軸,展覽以奇幻故事包裝,結合天文、海洋與原民文化3項屏東特色,展場規劃如同一本精美的兒童繪本,鼓勵孩子從生活出發,向文化和自然環境學習。 資料及圖片提供」台灣創意中心、朱志康空間規劃、各策展單位 採訪、撰文」林慧慈
Interior 314
第二所靜修居停將繼續傳遞大自然奧妙、啟發創意思考及提倡可持續發展 由HDH Capital Management資助的社會企業HDHP再次與普立茲克獎得主合作,將邀請日本建築師西澤立衛設計第二所Shishi-Iwa House,並預計在2021年開業。 這次項目的理念與由建築大師坂茂所設計的系列首間精品酒店雷同,旨在為客人提供一個與親朋好友交流並激發創意的居停。西澤立衛所設計Shishi-Iwa House 向日本傳統房屋建築致敬,採用日本傳承的度量體制 – 尺貫法,並選用當地檜木、參考日式庭院設計。從建築至室內設計均由西澤立衛負責,確保整棟建築風格統一,打造出一個前所未有的建築鉅作。 在人與自然的互惠關係及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酒店由10個相互連接的分樓所組成,並以耐用且芳香宜人的本地檜木為主要建築材料。自多個世紀以來,區內的神社、寺廟及宮殿均以檜木建成,賦予這種樹木一種神聖感。除此之外,傳統的尺貫法網格系統採用高效能且環保的施工技術,令大部分工序可事先進行及組合並運輸到現場裝合,減少廢物排放,有效將整個酒店建築過程的碳足跡減至最低。 酒店共設有8間尺寸不同的客房,方便個人及團體旅客。當中還有接待室和圖書室、公共休恬空間和開放式廚房、茶室、澡堂、餐廳等一系列公共設施。別樹一幟的建築結構為酒店提供多個不同私密度的公共空間,促進客人之間的交流。 坂茂所設計的Shishi-Iwa Houseu已經在2019年2月開業,強調自然、建築和人與人之間的聯繫;不單是一間讓客人休養生息的精品度假酒店,還為企業、社區和客人間提供一個交流及討論的場所。兩所分別由西澤立衛及坂茂所設計的Shishi-Iwa House屹立於同一街道上,方便客人共享公共空間,並同時感受兩位日本著名建築師別具一格的設計作品。 編輯」歐陽青昀 資料及圖片提供」CATCH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