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ior
360
蓋斯爾奧薩拉·安納塔拉沙漠度假酒店 全新沙漠綠洲別墅
從繁華的大都市,到荒蕪的沙漠,再到蓊鬱的海島,有別于專注於商業住宿的酒店、專攻海島山林的度假飯店,安納塔拉希望幫助每一位旅客,探索世界各地最純正且特色的自然景致。 位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布達比的蓋斯爾奧薩拉·安納塔拉沙漠度假酒店。 在泰國、印尼、馬爾地夫、斯里蘭卡、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葡萄牙、西班牙等各國設有超過45家據點的安納塔拉,在2023年為位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蓋斯爾奧薩拉安納塔拉沙漠度假酒店推出了兩間全新別墅。 蓋斯爾奧薩拉·安納塔拉沙漠度假酒店入口。 分別是有四間臥室的Sahra別墅和帶有私人會客廳以及兩間臥室的奧薩拉別墅(Al Sarab Villa),為想要體驗阿布達比沙漠綠洲風情與奢華氣派旅程的旅客提供全新的住宿選擇。 全新的Sahra別墅和奧薩拉別墅(Al Sarab Villa)。 兩間別墅與酒店主體僅有數分鐘車程的距離,坐落在全世界最大連續沙漠魯卜哈利(Rub Al Khal Desert)之中,環境清幽、一望無際,可以恣意欣賞有「空白之地」美喻之稱的沙丘美景。 WAHA餐廳。 Sahra別墅約有148坪,裝潢氣派尊貴,規劃一間主臥室和三間雙床客房,一共可容納八位成人住宿。該別墅設有私人泳池,以及寬闊的室內外起居空間,而且每間臥房都有自己的露臺,讓旅客在房內即可將沙漠美景盡收眼底。 客房,裝潢氣派,讓旅客擁有奢華又舒適的住宿。 258坪的奧薩拉別墅(Al Sarab Villa)空間更加寬敞,設計風格也更加奢華。兩間客房一共可容納四位旅客,此外,別墅還設置了大型會客廳、室內外娛樂休閒空間、私人泳池以及燒烤設備齊全的戶外露臺。 室外娛樂休閒空間,讓旅客可以恣意欣賞沙丘景觀。 在棕櫚樹環繞的清幽空間裡,旅客可以在日光躺椅上欣賞沙丘景觀,也可以窩在溫暖的壁爐旁,觀望沙漠的星空夜景,沈浸在滿目的自然美景之中。 泳池,棕櫚樹環繞四周。 入住蓋斯爾奧薩拉安納塔拉沙漠度假酒店高級別墅的旅客,除了可以享受奢華而舒適的住宿環境外,還提供全天候私人管家服務,享受融合阿拉伯風情與沙漠禪意的靜謐旅程。 提供讓旅客永生難忘的沙漠燒烤體驗。 資料及圖片提供」蓋斯爾奧薩拉·安納塔拉沙漠度假酒店 編輯」歐陽青昀
Interior 360
位於香港的SILICON HILL銷售中心,周圍環境以背山靠海而聞名,湛藍悠揚的海洋、層巒聳翠的山峰,使此區充滿著盎然生機,令人身心愉悅。因此設計團隊以自然景觀為靈感,透過巧妙的藝術手法呈現獨樹一幟的視覺感受。 以藍天做發想,設置圓弧玻璃牆,打造寬敞視野。 步入大廳,以藍天作為發想,一片片的玻璃牆面矗立眼前,圓弧的半開放空間,予人豁達之感。為呼應大廳的藍色主調,裝飾橙、紫色系的皮質花藝作點綴,先以紙樣定型,再轉交予工藝師傅做皮藝加工,形成和諧的豐富視景。設計師分享,在色彩搭配的過程中,做了許多嘗試才定案為手工皮質的花叢造型,無論是入口大廳處的鮮豔橙紫,還是通道處的鮮活黃綠,都恰如其分地融入周圍場景;值得一提的是,分散在各處的每簇花叢,頂部皆設有訂製圓形燈具,營造日光孕育植栽之感,連繫內外風景圍塑自然感空間。 大廳以橙、紫色調花藝作點綴,並在其頂部放置圓形燈具。 除了湛湛藍天,設計團隊亦設置同尺寸的多個球體,高低交錯排列模擬出白雲意象。為盡可能還原其自然形態,不僅挑選兩款白色布藝,呈現圓球的表面肌理,設計師更親至現場,與工人一同討論將布料釘至球體的辦法,期能展現最完美姿態。當燈光映照在圓球上形成明暗變化時,恰似陽光穿透雲層輕撫而過,搭配呼應天藍色彩的繪製地毯,形塑如雲中漫步般的行走意象。 布置高低錯落的白色球體,呈現白雲般的自然景象。 鋪設藍色繪製地毯,予人如漫步雲端般行走其中。 充滿休閒氣息的展示區,設計團隊以黏土手工創造十款造型,並透過數位化處理,利用十多個3D投影儀投放在牆面上,嘗試將大自然中的人、動物等生命狀態,以建築中的藝術、抽象手法加以展現。藉由將科技元素注入空間的方式,不僅為年輕業主提供充滿朝氣活力的生活場景,更利用3D畫面技術,提供雕塑的不同視角,為場域增添動態感。 展示區將手工與科技手法結合,表現生動之感。 水走廊的天花與牆面利用電腦打造微縮紙模型,再運用綠、白、灰色聚脂纖維板,剪裁出線條自然的水波圖紋,猶如涓涓源水細膩流淌。設計團隊表示,準備過程中的燈光規劃,歷經多次的安裝調試,才規劃出最適合的照射角度,在光影的烘托下營塑自然藝術氛圍。 水走廊運用數位技術,剪裁出自然的流水線條。 為提供未來業主最完善的體驗空間,在會所模型區中,立面布置排排而列的木紋圓管,並在靠近天花處挖空嵌入訂製球形燈具,使天然木紋在燈光照射下產生豐富層次,呈現藝術與自然的融合形態,在城市中感受盎然綠意。全作結合自然語彙與科技元素,打造朝氣蓬勃的生活場景。 會所模型區規劃木製圓管整齊排列,呈現豐富的視覺層次。 SILICON HILL銷售中心 設 計 者」羅靈傑 龍慧祺 攝 影 者」Alan Leung @ B-roll Project 主要材料」皮革、聚酯纖維板、布 面 積」446.6坪 資料及圖片提供」壹正企劃 編輯」林靖諺
Interior 360
2023臺灣文博會自9月22日起,連續10天在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國家鐵道博物館推出文化策展、文化展演、體驗活動、科技藝術等精彩活動;自9月26日起有超過540家文創品牌、IP授權商展在華山文創園區、花博爭艷館、松山文創園區登場,此外期間將展開逾100場的表演藝術匯演、走讀、論壇、工作坊及講座活動,令人目不暇給。 五展區交通圖。 文化策展主展區-「打開」空總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 以古蹟修復中的工地鷹架,轉換為聲光裝置藝術「Working in Progress X 鷹架GPU」,並搭配FOCA的雙馬戲篷,將科技裝置帶入表演藝術匯演,華麗變身融入主題館、地方館、藝術銀行、戶外藝術裝置、傳統竹工藝挑戰建築的跨領域實驗創作及科技體驗等,打造令人耳目一新的空總新樣貌,賦予觀眾多元的感官體驗,更以跨界、重組、協作等精神,創造下一波文創趨勢,引領人們走向更精緻化、客製化的國家級文博會。 空總展區戶外展示「Working_in_Progress_X_鷹架GPU」。 林聖峰建築師與徐暋盛工藝師以竹材、鋼打造具飄浮感的工藝裝置,以「鷂-飄浮的停機坪」作命名。 文化策展主展區-鐵博「微開箱」 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以「鐵博.新生」為概念,規劃「鍛冶工場」、「客車工場」、「總辦公室」、「澡堂」四大展區,帶領人們認識台灣在地鐵道文化,以「微開箱」方式「聞香」古蹟空間結合鐵道元素的魅力。同時,提供民眾搭乘動態行駛的「藍皮文博號」DR2303號柴油客車,喚起懷舊復古情懷,此為久違看到火車在台北市區地面上行駛的風景。期望在鐵道博物館正式開館前,能夠搶先欣賞結合鐵道文化及藝術展演的多元面向,展示國定古蹟台北機廠轉型重生的初步成果。 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推出「DR2303號藍皮柴油客車試乘體驗活動」。 主題策展與商展區-松菸地方主題館 呈現台灣各地風土的地方主題館,從生態學的「野化論」作為主軸,設計跳浪穿山、跨域盛典、野化推手及野生捕貨等四大展區。此次首度邀集百家工藝品牌以「島嶼.旅物選」為主題的商展,從島嶼的山、海、城市等,結合信仰、風土民俗及地方特色,以選物概念出發,將台灣傳統工藝結合創意潮流,重新融入生活,完整呈現現代工藝之美,堪稱史上最好買的文博工藝展場。 松菸地方主題館展區,地方最野生命力。 主題策展與商展區-200家IP花博大集合 延續過去舉辦文博IP類型品牌商展的經驗,今年邀集授權代理、原創角色、插畫/設計/藝術三大類型,超過200家IP參展,精采程度引人矚目。特別的是,在戶外設置展演活動區,辦理發表會、粉絲見面會等周邊活動,讓粉絲有機會更近距離與自己喜歡的IP親密互動。 集結授權代理、原創角色、插畫/設計/藝術三類型IP參展。 主題策展與商展區-IP特有種出現華山 除了有「台灣特有種:有種IP站出來」主題館,呈現台灣IP軟實力,更擴大各類別新創業者參與,鼓勵年輕世代投入,更細緻規劃商展文創品項類型,提升商展專業度,強化專業買家的商機交流,締造更有利的展銷合一平台。另外,文策院首度參與文博會,邀集韓國IP代表性人物韓國艾康尼斯娛樂公司導演Thomas Hankil Nam等人參與IP商展,藉由國際交流論壇,為台灣IP爭取更多國際授權的機會。 華山展區「IP特有種出沒」。 文化部表示,2023台灣文博會首次跨出單一縣市,延伸至國立臺灣博物館、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熱蘭遮博物館等五個副展館一同參與,以精彩的策展內容,邀請民眾前往一探究竟。 2023臺灣文博會完整攻略>>文博會官網、五大展區、十大亮點、空總文化策展 資料及圖片提供」文化部、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編輯」林靖諺
Interior 360
基隆「潮藝術」活動自2015年舉辦,至今將邁入第8年,以地景裝置豐富了海岸線,讓作品在海天相遇,透過藝術重新喚起在地認同。 2023年基隆潮藝術以「海光介面」為主題,並規劃了「海底奇幻-永恆之藍」、「海之表面-遇見希望之光」、「穿越介面-藍與人之對談」三項子題,由國立清華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專任教授曾鈺涓老師,與亞東科大講師蔡致偉老師共同策展,講述貌似平靜無波、波光粼粼的海平面,在這介面之上和之下卻是完全不同的生活系統。而在人類開始試圖對海面之下進行更深入的探究後,會在這片奇幻、美麗又未知的海洋裡找尋到什麼,又會有什麼想法呢? 2023基隆潮藝術主視覺。 今年潮藝術將於9月28日起盛大開展,邀請國內外知名藝術家設置10件裝置藝術作品,從三種不同視角詮釋基隆與海洋的關聯;同時,展期間也將在正濱漁港舉辦一場以海洋文創與海味美食為主題的「海光市集」。 精彩作品介紹 成若涵創作作品《界》,在承載著過往與現在、海底與岸上、人與生態的舊漁會大樓牆面上,刻劃對於界面的想像。 漁港旁草地上的《微光漂浮》,是演化中的生物,透過作品,王振瑋想表達生物體在自身與外在環境的多元碰觸中持續地演進。 宮城有加與LUA RIVERA則提醒人們,海洋生物在漸被破壞的海洋生態中,正在努力掙扎求生中,因此宮城有加《海龜休息中》提供海龜,一個舒緩的休息空間。 LUA RIVERA《強大的水母》則展示了水母的魔幻神秘與強大生命力。 大岩.奧斯卡《現代海洋野生生物》以幽默的手法,創作出罐頭魚、吸管魚等角色,警示垃圾演化成為漁獲的未來預測。 曾煜譡《深海對話》以深海潛水伕頭盔提供觀眾進入深海之中,觀看海洋生態系統的危機狀態。 詹維欣《順光號》是由光幻化而成的船,希望帶領觀眾順著光的方位航行,找回討海人駕著漁船出海,與海洋共生生存的美好! 禹禹藝術團隊在阿根納造船廠的作品《介隙之光》,講述從水的縫隙中,光的能量引領著生命的方向,展期每晚的聲光展演將帶來視覺與聽覺的雙重饗宴。 基隆在地藝術家李奇鴻的作品《流》,位於和平橋上,以歷史為脈絡、阿美族十字繡意象為手法呈現,流蘇材質隨風擺動如立面虹浪,於夜晚則如浩瀚山海裡不捨晝夜的歷史之流。 王耀瑞《瓶中船-沉浮》則是作為勇敢冒險象徵,在「浮」與「沉」中,人與海洋一起相伴面對未知未來的拚搏。 2023基隆潮藝術期待邀請大眾來到基隆,在壯闊海洋景觀與豐富海洋資源的氛圍中,感受藝術家的呼籲:保護海洋,共同守護基隆的未來。在俯瞰注視海洋的粼粼波光時,以善與真,以愛與誠,穿越介面,關懷感知介面下的世界真實。 2023基隆潮藝術 日期」2023年9月28日至10月15日 地點」正濱漁港周邊、色彩屋、和平島、阿根納造船廠 資料及圖片提供」基隆潮藝術 編輯」陳映蓁
Interior 360
忠泰美術館推出全新當代藝術展《未來的生命,未來的你─數位、機器與賽博格》(The Future Life, Future You – Digital, Machine and Cyborgs)。延續上檔展覽中以建構城市與文明的基礎「人」出發,由反思擁有肉身的「人類」存在與本質,並進一步探問「生命為何」,思考人與科技共構的未來生命情境和議題。 本展邀請沈伯丞擔任策展人,匯集來自英、美、法、日、德國與埃及、西班牙、墨西哥、台灣共15組國內外藝術家與團體,帶來6組全球首展及4組全台首度亮相的新作,透過AI演算、大數據、深偽技術、穿戴裝置、賽博格等科技與藝術的結合創作,映射出藝術家們對未來生命形貌的多元想像。 策展人沈伯丞個人照。 走進展間,探索生命為何? 當AI人工智慧、機械穿戴手臂從科幻電影橋段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科技改變生活,也逐漸影響了生命的樣貌與演化,生命開始超越人類肉身的物理型態時,我們又該如何去思考未來的生命與生活? 策展人沈伯丞以其長期的藝術計畫「再・創世:智慧生命的衍生型態」研究為基礎,從生命是一個持續發展中、創造中的概念策劃本展,從藝術視角思辨,當科技介入了生活與生命,生物六大分類之外是否還將多出「科技界」?物競天擇「演化論」與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的「控制論」交會之下,未來的生命與生活情境又會有怎樣的想像。 展場照。 沈伯丞表示:「展覽所意欲投射的並非僅是關乎生命的『科技』,更是關乎新科技情境中『生命樣態』的人文思索與美學關懷。」,展覽邀請了Aiden Faherty、Hassan Ragab、Jake Elwes、JIZAI ARMS project team、Mal Bueno、Markos Kay、Martin Backes、Moon Ribas、Patrick Tresset、Universal Everything、陳乂、陳萬仁、陽春麵研究舍─陳姿尹、莊向峰、黃新、蘇匯宇,15組用創作回應科技浪潮的藝術家與團隊,透過3個子題「流動的生命與身體」、「數位裡的你與數位的它」和「機器、人與賽博格」,引領觀者凝視現場作品,直面新生命與新生命情境的提問、想像與思索。 展場照。 流動的生命與身體:當科技鬆動了生命與身體定義 地球上的生命經歷數十億年的自然演化,形成了如今的物種樣貌,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無序且隨機的自然演化過程被演算與邏輯控制,生命觀點與身體型態恰是「人擇」的證明,現實與虛擬之間的邊界逐漸模糊鬆動,生命與身體的型態也有了更多解讀。 英國藝術家傑克.艾維斯(Jake Elwes)首度在台展出的〈Zizi動起來:深偽變裝烏托邦〉,將深偽技術(deepfake)與酷兒群體結合,從AI演算中誕生的變裝皇后們,在如同櫥窗的螢幕中不斷流轉變換軀體與角色,企圖反思人工智慧的族群概念,打破固化的性別與身體定義。 台灣藝術家蘇匯宇的〈The White Waters〉三頻道錄像作品,以「後人類」敘事補述經典傳說《白蛇傳》,從文本中人、蛇異種的身體流動,解構生物界的邊界。 埃及建築師哈桑.拉賈(Hassan Ragab)的系列影像,提取人與建築的影像,透過AI圖像生成系統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等,將建築從「生活機器」,幻化為能走秀、跳舞的人形「生物活體」。 11月中旬將加碼開放忠泰企業大廳展區,展出英國藝術團體Universal Everything的知名作品〈變形〉,巨型人形影像,邁著未曾停止的步伐,宛如電影《驚奇4超人》般從石頭、火、水、金屬等自然的元素不斷地演化變形,映照著生命與人類的演化從不止息。 數位裡的你與數位的它:演算法環境中人類與生命的形象 當生命與身體在演化與演算交會時被重新定義,數位維度中對「自我」與「他者」的認知也將有所轉變。 1.「你」:人類於演算環境中的形象 關於人類於數位環境中對「自我」的認定,甫獲得林茲電子藝術獎的台灣藝術團隊陽春麵研究舍─陳姿尹、莊向峰,於本展中將得獎作品《Inter net》系列延伸出兩組全新現地創作,接續探討AI演算中「我」的形象。 空間互動裝置〈Inter net – Labeling me〉中,可見AI判讀標記、搜尋引擎記錄,以及機器人與觀者「眾包標註」下的「我」的形象。 單頻道演算影像裝置〈The Portrait - The Crowd’s Portrait of Me〉與〈The Portrait - My Self-Portrait〉將描述藝術家的文本轉換成特徵向量,以看似雜訊的影像,勾勒出數位足跡中的認知肖像。 陳萬仁作品〈歪腰一下〉,位於美術館天井中,讓觀者以仰望的視角,觀看由藝術家3D繪製的人形,將現實去背進行數位縫合,行走於數位時空裡無止盡的空循環與延伸。 墨西哥藝術家馬爾.布埃諾(Mal Bueno)全球首次展出的作品〈終曲〉,將與作品互動的觀者形象上傳到數位維度中,直覺呈現數位演算法中的「你」。 2.「它」:演算誕生的新生命型態 當現實生活中的元素與概念轉化成編碼再重新生成,人的意識與選擇,又會如何影響新生命情境? 台灣藝術家黃新的全新創作〈生成速寫:多肉植物園〉即時演算影像裝置,便是將多肉植物由演算法生成速寫畫,以程式的幾何造型來解構日常的場景。 陳乂的人造風動模擬裝置〈風場〉,以風量、風向與風的聲音資訊作為採集與實驗項目,將AI演算法生成的數據模型匯入機械裝置結合,由蘆葦般的發光體演繹一段模仿自然風吹的搖曳姿態。 以數位人造生命為題,英國藝術家馬科斯.凱(Markos Kay)的〈非生物起源〉,直接在數位環境中生成擁有鮮豔色彩,如同細胞般的新物種,藝術家試圖透過創作生命探詢生命起源。 在TikTok抖音擁有超過50萬粉絲的「Coolacloy」,創作者是來自美國的藝術家艾登.費海提(Aiden Faherty),本次展出的影像作品〈穿越超驗森林之旅〉為藝術家首次於國際間展出的作品,透過AI深層學習模型捕捉自然界資訊生成的生態系,讓觀者進入現實與想像無縫融合的愛麗絲夢遊仙境。 德國藝術家馬丁.貝克斯(Martin Backes)的擴增實境創作〈我知道什麼?我只是個機器?!〉,讓觀眾透過行動裝置與懸浮在美術館空間內的正圓球形機器人相遇、對話,藝術家試圖透過AR擴增實境昭示數位維度裡的新生命型態。 機器、人與賽博格:人與科技重新共構的生命情境 科技趨勢預言家凱文.凱利(Kevin Kelly)曾提出「科技界」的概念,即科技體為生命的第七種型態,而人工智慧的發展,彷彿回應著此概念,預告了人與機器之間的新關係網路。 法國藝術家帕特里克.特雷塞特(Patrick Tresset)透過作品〈人類研究#2─公雞與狐狸等的大虛幻〉,思考著機器、人之間的多重可能性。機器手臂進行素描繪圖,如同人類般觀察、提筆,探索著機器如何學習成人的過程,同時也由此行為反思機器的「創作」是否為創作?是否為「藝術」? 機器學著成為人,而人則試圖將肉體改造為混合機器的「賽博格」。被喻為世界上第一位女賽博格藝術家的西班牙藝術家穆恩.里巴斯(Moon Ribas),通過將地震傳感器植入體內,讓身體與大地的律動結合一體。首次在台展出的作品〈在蒙塞拉特山等待地震〉為一支雙人舞作,由地球掌控節奏和強度,而藝術家則透過接收地震波動的強弱來詮釋舞曲。 日本東京大學實驗室研究計畫的自在肢計畫團隊(JIZAI ARMS project team),則以外掛型態研究開發穿戴式機器人模組《自在肢》,形似電影角色「八爪博士」的穿戴肢,能由使用者自由改變其穿戴型式,試圖探索賽博格社會中,不同「數位賽博格」之間所能發生的互動。 未來的生命,未來的你─數位、機器與賽博格 日期」2023年9月9日至2024年1月28日 地點」忠泰美術館、忠泰企業大廳 資料及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編輯」陳映蓁
Interior 360
俄羅斯著名的海上貿易要道「海參崴」,不僅是最大城市,亦是經濟與人口最為發達的地區,作為俄、中、朝的三國交界,三面臨海的地理條件,逐漸成為俄羅斯在太平洋沿岸的最大港口。其中,坐落在金海灣的VLADIVOSTOK Grand Hotel & SPA,Alexander Vorobyov的新餐廳-BENUAR在此盛大開業,得益其近海優勢,優美的沿岸風景輕鬆納入眼底。 輕透玻璃引光入室,捎來敞亮之景。 作為The Toy Moscow的旗下餐廳BENUAR,起初被認為是The Toy project的延伸,但實際上兩者並無關連,嶄新的設計語彙經團隊巧手打造,為大家帶來獨特風貌。另一方面,BENUAR的定位十分特別,白天是用作工作會議與朋友聚餐的精緻餐廳,夜晚則是舉辦各類表演節目的放鬆場所,其靈感源自周圍的海港特色,為善用此優勢,設計團隊以玻璃帷幕圍塑空間,引光入室呈現敞亮之景,當陽光輕灑於海面上,其所折射出的瀲豔光點,輕緩柔和地映入眼簾,令人不禁想起位於地中海的Cipriani餐廳,而裝設的大量窗簾,則滿足了白日遮陽、夜間隔音的需求。 結合海港特色,以藍、橘兩色點綴,並裝設窗簾滿足多樣功能。 為塑造如「家」般的舒適空間,結合堤岸元素以「遊艇」為發想,設置兩道牆圍塑通道,隔著岸邊遙望即是湛藍海洋。藉由材料的靈巧運用呈現自然紋理,透過細膩點綴達到完美平衡,打造愜意的用餐空間,賦予業主與顧客極致的五感體驗。 色彩與藝術 打造獨特氛圍 穿過玻璃門步入大廳,眼前是如紅木盒般的意象,步入木色通道,是以縞瑪瑙裝飾外牆的酒吧,搭配閃電造型作點綴,展現獨特的視覺景致。 通往酒吧的木盒通道。 酒吧區。 與深沉暖木酒吧不同的等待區,以白、灰色為主調,搭配高挑天花與大面窗景,顯得明亮而大氣,而橘與藍的椅子,更豐富了整體視覺層次,以鮮豔之姿營塑活潑氛圍。 等待區以白與灰圍塑,高挑天花顯得大氣巍峨。 以綠與木色調鋪陳空間,並裝飾植栽形塑花園意象。 一旁同樣被輕透玻璃圍塑的附屬空間,則以綠色與木色為基調,並在天花裝飾植栽,塑造與主空間風格相異的冬季花園。 自拍區的大型米老鼠裝置。 設置藍色米老鼠及大手藝術裝飾,使空間顯得十分詼諧有趣。 特別的是,設計團隊裝設藝術品與空間語彙相搭,例如在自拍區的大型藍色米老鼠,以及拉著厚重窗簾的大手,為場域增添趣味性,營造優雅而不失幽默的愉悅氛圍。 運用高挑天花優勢規劃夾層,賦予極佳視野。 令人驚豔的是,為提供顧客一致的全方位視角,特別注入巧思布置座位區,同時設置供貴賓用餐的獨立Benoir小屋;七尺高的天花自然圍塑出夾層,佐以舒適的桌椅與沙發,予顧客絕佳的觀賞視野。設計團隊表示,本作無論是室內設計還是供應餐點,皆緊扣著海洋主題,是個值得讓人深入探訪的休閒景點。 貴賓用餐區。 《BENUAR餐廳》 設 計 者」Bureau ARCHPOINT / Valery Lisunov, Ekaterina Ageeva, Sergey Kuznetsov 攝 影 者」Alexander Khom 坐落位置」俄羅斯 面 積」150.6坪 資料及圖片提供」Bureau ARCHPOINT 編輯」林靖諺
Interior 360
亞洲最大的「誠品生活新店」將於9月28日正式開幕,目前已提前部分開放民眾體驗! 亞洲最大「誠品生活新店」外觀。 由知名藝術家黃本蕊創作的10米高巨型兔子「太極尼尼」藝術裝置在一樓迎賓,一座座的圓拱梯廳氣勢磅礡,一萬九千坪的壯闊空間尺度宛如一座處處驚喜的立體微型城市,共設有食衣住行育樂250家品牌,期待「連結眾人之所.探索明日之城」! 知名藝術家黃本蕊創作的10米高巨型兔子「太極尼尼」藝術裝置。 立體遊逛體驗,感受台灣島嶼植栽 本次邀請三位跨領域名家—建築師蕭博文、景觀設計師吳書原、視覺藝術家鄒駿昇聯手操刀,打造一座不分男女老少、全家大小,所有人都可以在其中自然交會、盡情探索的「明日之城、眾人之所」。 壯闊空間尺度,打造「眾人之所、明日之城」。 建築師蕭博文提到:「誠品新店位於的這棟建築物,對大家來講可能是一座很大的量體,但從我們接觸專案的第一天起,我就認為這是一個小城市,而不是一座大建築。這個城市中有街道、有廣場、有圖書館、有音樂廳,也有體育館和公園。我企圖跳脫傳統每層樓壁壘分明的商場規劃,因此在遊逛的過程中,你會發現許多角落是可以眺望上層或直視下層;橫向的走道可視為城市中的街道,正中央則以十字軸設計公共廣場,並透過一連串的巨型拱門象徵橋樑連結地下一樓至四樓,打造一條朝聖之道。試營運的開始,是一個階段的驗收與結束,但同時也是一個全新的開始,希望這個場域可以真正成為市民的生活場景。」 壯闊空間尺度,打造「眾人之所、明日之城」。 而擔綱「野花園」露台設計的吳書原則表示:「台灣這個島嶼台灣這個島嶼擁有世界上最多元的物種,我嘗試在野花園露台反映出台灣豐富的島嶼植栽群像。我將台灣植物垂直投射在不同樓層,好似一座微縮植物園的概念,不同種類、以及生存條件不同的植物卻可以濃縮置放於室內建築中,這是非常先進的技術,希望能引起大家對自然空間的嚮往,也能體驗到療癒氛圍。」 可眺望7千坪綠湖生態公園景觀的「野花園」露台,呼應台灣原生海拔植物綠意。 四樓:光.閱讀 從一樓大廳搭手扶梯緩步直上四樓,在自然天光下享受舒適的閱讀空間。走入書店,迎來的是30米挑高天井,可在「光合廣場」的日常暖陽中沉浸書香,或是漫步在「50米閱讀大道」探索知識高地。 四樓書店的30米挑高天井,可在「光合廣場」自然天光下沉浸書香。 入口兩側以歐洲經典書店為概念的「閱讀窗景」精選經典人文及文學作品,未來亦將舉行作家迷你沙龍;「多媒體閱讀區」串連線上下虛實整合,掌握閱讀趨勢脈動。 歐洲經典書店為概念的「閱讀窗景」精選經典人文及文學作品。 兒童書店則打造親子共讀的「探索小學校」,以多元學齡與數位學習為主軸,定期更新繪本主題牆,並引進科技共學讀本及科學玩教具,未來也將規劃親子手作、肢體開發、兒童說故事等五感學習活動。 緊鄰書店的「eslite premium黑卡會員專屬空間」。 緊鄰書店的「eslite premium黑卡會員專屬空間」,融合戶外「野花園」露台,在植栽綠景及咖啡香氣中,打造閒適靜謐空間。四樓也精選居家生活美學品牌與知名寢具品牌。 緊鄰書店的「eslite premium黑卡會員專屬空間」。 三樓:競.遊樂 除了靜態閱讀,「誠品生活新店」更擁有3大展演空間,策劃多元活動:佔地500坪、挑高12米的「實驗場」9月29日將由澳洲ENESS科技藝術團隊亞洲獨家展出《AI靈感大師:澳洲3D光影觸動樂園》。 佔地500坪、挑高12米的「實驗場」。 可容納500名觀眾的「黑盒子」將推出一系列大師講座、民生電氣DJ秀、售票演唱會;「紅廳」為梯廳開放式展覽場域,以無牆美術館為概念,與藝術流動連結,探索城市動能。 可容納500名觀眾的「黑盒子」。 紅廳。梯廳開放式展覽場域,以無牆美術館為概念,與藝術流動連結。 本層進駐逾10大運動潮流主題店,而親子區「顛倒迷宮」則邀請視覺藝術家鄒駿昇,規劃充滿童趣想像力的上下顛倒奇幻花園,同時亦引進豐富兒童品牌。 顛倒迷宮。充滿童趣想像力、上下顛倒的奇幻花園。 二樓:綻.風格 緊鄰7千坪綠湖生態公園,「誠品生活新店」擁有可眺望戶外景觀的「野花園」露台,呼應台灣原生海拔植物綠意,二樓集結輕食午茶、綠色保養及流行服飾配件,打造療癒新日常。 主打綠色保養的expo BEAUTY。 一樓:薈.生活 描繪明日之城的都會美學,「誠品生活新店」滿足不同族群的生活步調。構築對美好生活的想像,精選世界各國獨具匠心的美妝、香氛、生活小物,提供優雅精緻的美學提案,也有一系列名國際品牌進駐;呈現都會菁英的生活風貌,「誠品酒窖」提供法國頂級布根地、波爾多、香檳區等多國逾4,500款酒款,英國頂級豪華休旅LAND ROVER也打造了全新展示空間。 誠品酒窖。 豐富齊全的美食之城 主打近百家美食的「誠品生活新店」,匯集台式、中式、日式、韓式、美式、義式、泰式、港式等多國美食料理,將台灣飲食文化接軌國際,將分階段於9月底至10月陸續開幕。在這座立體城市裡,各樓層都有特色主題餐廳進駐,地下一樓「嬉.食趣」美食街則提供550位座席與豐富選擇的餐飲選擇。 各國特色主題餐廳全樓層進駐。 店內處處有綠意植栽。 誠品生活新店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中興路三段70號(新店裕隆城地下一樓至四樓) 資料及圖片提供」誠品生活 撰文」陳映蓁
Interior 360
GUCCI台北101旗艦店。 GUCCI台北101旗艦店以嶄新面貌盛大揭幕。旗艦店總面積達310坪,含括兩個樓層,完整展示男女服飾精品、香水、珠寶、腕錶、家飾精品,並提供多項獨家單品與頂級訂製服務。 GUCCI台北101旗艦店。 這是一座詠讚義式雋永奢華的頂級購物空間,旗艦店承襲古典與精緻美學,以建築藝術手法打造裡外,門店外牆靈感擷取義大利古建築特色,牆面鑲嵌馬賽克花磚與LED燈光相互點綴,外牆與門廳的每片花磚均在義大利手工繪製後空運來台,原汁原味展現富麗精緻的義式奢華。 GUCCI台北101旗艦店。 店內空間揉合古典與現代格調,各區可見各式精緻的地坪工藝,木地板均由手工刷製而成,而各區的幾何大理石地板不僅靈感取自歐洲古建築,同時原料、工法無不沿襲經典技藝。以展示精緻生活珠寶與腕錶的圓形空間為例,地板花紋以梅杜莎馬賽克為創作靈感,利用石材的色澤紋理拼接出瑰麗畫面;五樓男裝區地坪設計則取材義大利卡塞塔王宮內的地板花紋。 精緻生活珠寶與腕錶的圓形空間,梅杜莎馬賽克為創作靈感的地板花紋。 店內最吸睛之處是一座高達10米的LED藝術牆面,這座貫穿兩層樓的立面以「當佛羅倫斯遇見台北」為主題,歌頌義式情懷與台灣文化。畫面中,翱翔於湛藍天空的熱氣球,球面圖騰以GUCCI發源地佛羅倫斯的聖母百花大教堂為意象、頂端則是代表著教堂的穹頂,而精緻細膩的立面花窗亦是球面亮點。畫面裡,多彩的熱氣球自佛羅倫斯升空、遨遊於台灣自然景觀最後抵達台北101大樓,象徵兩地之間的交流。 GUCCI台北101旗艦店。 LED藝術牆旁設有專屬電梯,身處梯廂裡可透視整體空間結構、室內設計與LED藝術牆面,將人完全沉浸於藝術與時尚之中。 GUCCI台北101旗艦店。 店內提供頂級珍稀單品與訂製服務,為了強化對台灣頂級顧客的服務升級,繼紐約、巴黎、米蘭等城市後,台北 101 旗艦店也提供GUCCI Salon頂級服務及展示珍稀作品,包含GUCCI Valigeria 旅行世界系列、珍稀皮件、精緻生活珠寶與腕錶系列、配飾,以及晚禮服、西裝、禮服等頂級訂製服以及 Décor家飾系列等匠心獨具作品,全方位實現貴客願望。 GUCCI台北101旗艦店。 GUCCI台北101旗艦店設置內設有獨立包廂可供VIP私宴使用,在特殊節日打造成夢想空間,創造忘懷回憶。此外,品牌為慶賀台北101旗艦店開幕,獨家推出具紀念意義的數字101烙印服務,能將城市地標圖案烙印於指定皮件上,讓貴客享有回味紀念的客製體驗。 GUCCI台北101旗艦店生活家飾展區。 GUCCI SAVOY直立式五層抽屜硬箱衣櫃 GUCCI SAVOY硬箱衣櫥製作過程幾乎全為手工,主體結構使用白楊木膠合板和GG Supreme帆布,衣架選用山毛櫸木,收編皮革部分皆以環境友善且無金屬或無鉻鞣製工藝製成。連接兩座外殼需要極高精準度與精細工序,使兩者完美結合,共計使用1400支釘子,由工匠手工釘入,確保彼此距離完全相等。此款做工細膩、設計高雅作品,其傳世百年收藏價值更為居家空間增添義式復古情懷。 暗夜黑鱷魚皮革硬箱撲克遊戲組 以GUCCI典藏之家50至60年代的精緻生活單品為靈感,撲克遊戲組巧妙結合俏皮的獅頭圖騰和奇異花卉印花,並以黑色鱷魚皮革包覆的木質硬盒精心收納,呈現精美又不落俗套的GUCCI生活風格。 硬箱竹片麻將遊戲組 麻將遊戲組由GUCCI義式美學視角,以四層六角型木盤精心收納於木質硬盒,竹片打造麻將牌底呈現奢華手感,為親友團聚時光增添趣味巧思。 資料及圖片提供」GUCCI 採訪」Sumile
Interior 360
禾縵的門面從品牌字體到入口處都充斥圓潤的線條。 禾縵肌研美學中心是科技醫美空間,業主期望在人流密集、環境嘈雜的城市裡,提供一處身心療癒之所,交付熊貓NANA設計團隊為品牌升級打造,設計團隊以人體的柔韌性為設計核心,演繹通透而具有生命力的美學空間。 飽含可塑性的柔軟曲線 禾縵的建築外牆被米白色肌理石覆蓋,襯托出金屬勾勒的圓形入口,傳達安穩隱密的暗示,整體情境以舒緩步調引人入勝。穿過入口,視野所及大多由豐美弧線勾勒,一道道氣泡般圓潤的拱門將不同空間銜接,開放的連通性以柔軟巧勁突破呆板秩序,就像激發人們在日復一日的生活裡,對美感和創新展開重新追求的動力。 圓潤的洞口如氣泡般銜接不同空間。 基於品牌特性空間以富有生機的設計語言勾勒,表達精工雕琢意涵,展現於溫潤色調與柔美輪廓組成的空間。大廳中央採用和紙搭建的「光之島」是室內最具有標誌性的裝置。由上至下貫穿兩層樓的高度,破除了樓層的封閉感,燈光能漸變節奏,當暖黃的燈光透出和紙,即讓人感受自然的韻律,傳遞溫和、鬆弛的情緒。 二樓並非封閉空間,由許多廊道交接,站在二樓可與一樓空間許多角度對望。 連結上下兩層空間的廊道扶手內嵌燈光,捨棄以主燈指引的形式,內斂地用線替點,讓燈光描繪空間整體的曼妙曲線。 大廳貫穿兩個樓層的「光之島」,光柱編程為雙色溫光色流動,隨著時間可變化冷暖。 室內的光源不僅在視覺上以照明效果連接空間,同時也在心理上起到安定人心的作用,設計團隊更基於健康和藝術的考量,透過不同材質與色彩的渲染,觸動人們情緖。 樓梯扶手內嵌燈光提供照明。 空間內部配合三維空間中的柔軟美學,提供五感不同層次的享受。像是,針對視覺設計的「光之島」以舒緩的光影變化帶來心靈癒合的力量;入口吧台一側「點石成金」裝置藝術,金屬部分平滑溫暖,圓石部分涼爽堅硬,經過精心打磨,帶給來客對比鮮明的觸覺驚喜。 接待區採用低亮度,低色溫的手法,燈光氛圍柔和且溫潤。 另一個同在入口處的裝置針對聽覺而設,名為「古色之音・希聲」,器型由「鉢」結合周易八卦演變而來,讓肌膚與器物碰撞之聲淨化雜念,可以鬆弛身心的緊繃感,使人平靜。 頂面三角型軟膜天光,提高光源安裝高度,讓光線可以充分均勻發散。 「閩中之器·氤鏡」位於流水牆體,氤鏡源自於流水的美妙與氤氳的仙境,鏡面的材質賦予了它流動的光澤,光線和燈光巧妙地烘托裝置的神秘,流水的白噪音營造出和諧的氛圍,讓人心神沈浸其中,忘卻城市的喧囂。 Spa房間燈光沒有直接照明,避免眩光,運用了多處燈帶照明。 大堂側間的「氤苔」呈現出繁茂的苔蘚和生機勃勃的氣息,自然的野趣不僅愉悅視覺,更注重感官的刺激,輕柔的苔蘚觸感,神秘的苔蘚暗香浮動,同時刺激嗅覺與味覺。 樓梯水幕牆的氛圍光色,水幕區域彩色燈光被調製成橘色,如同一面日出。 一如奧地利設計師荷爾格·盧比奇所說:「柔軟是美學的一種表現形式,它可以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全作從「柔軟的身體」中汲取靈感,提供舒適的療癒空間,在軟硬體相成相輔中,予人細膩的五感享受,鮮明瞭品牌質感。 大堂側間的「氤苔」,巨大的苔蘚裝置彷彿是一片綠洲。 資料及圖提供」熊貓NANA 編輯」江瑜
Interior 360
德國頂級廚電品牌Gaggenau誕生自德國黑森林中的鑄鐵工坊,在跨越三世紀的歷史中不斷以追求精準細緻、與時俱進並講究工藝精神的核心價值,打造歷久彌新的經典廚電,其媲美專業廚電的性能、智慧科技與低調內斂的空間美學更為層峰族群所喜愛,更是全球豪邸的指定家電品牌。 Gaggenau的設計團隊經常深入米其林餐廳廚房,理解大廚們在廚房內的習慣與需求,並藉由他們的反饋,不斷去調整並精進廚電設計,因此,可說是站在這些掌廚者的肩膀上,以他們的視野和思維,去創造符合使用者情境和需求的產品。為展現強大的廚電設備性能,Gaggenau首度將系列作品導入餐廳場域,第一次跨界合作便攜手話題新店-「MAD:MEN面麵酒屋」,主理人易柏翔(Seven Yi)以MAD by Le Kief餐廳入選米其林指南推薦餐廳,對餐飲體驗有獨到見解的Seven,於今年開展「MAD:MEN面麵酒屋」企劃,定義MAD:MEN不再只是一間高級餐廳,而是從餐飲到空間都轉變成更豐富多元的場域。 Gaggenau系列作品簡約的經典設計完美融入講究美感、體驗和空間藝術性的MAD:MEN面麵屋中。 而在講究美感、體驗和空間藝術性的前提下,將Gaggenau系列作品選做開放場域的主體,簡約俐落的經典設計恰如其分地融入整體空間,其專業性能與低存在感美學,更消弭了傳統商業餐飲內外場的疆界,實現MAD:MEN追求的劇場式體驗。 空間美學設計也是餐飲體驗的一環 MAD:MEN隱身於熙來攘往的六張犁街區,外觀極其低調,推開仿舊感的大門,入眼的是令人驚喜的精緻空間。以北歐侘寂風格為基調,細膩乾淨也滿佈自然肌理,搭配精心挑選的設計家居單品,揉合摩登及沈靜的氛圍;循著料理的氣味和聲響,視線被引導至由客席區圍繞的開放式料理內場,宛如劇院般,饕客們入座後即可近距離觀賞一場由主廚、調酒師和服務人員共演的料理大秀。 MAD:MEN主理人Seven認為美食體驗不只是品嘗,而是在踏入餐廳空間的瞬間就是體驗的開始,因此特別重視餐廚空間的美學設計。 Gaggenau剛毅現代的不鏽鋼材質,定調了料理舞台的沉靜氣質,金屬輝映著冷調色溫,上方靛色布幔在風的吹拂下如浪般搖曳,捎來一股斯堪地那維亞的冷冽詩意;而板前客席座位則點綴著手工黃銅桌燈,與保留天然邊沿的深木色桌板彼此相襯,質樸又溫潤。內外場冷暖對比之下卻不顯衝突,如此充滿張力的氛圍設定也正是MAD:MEN追求的戲劇效果。 Gaggenau媲美專業等級的極致效能 對Gaggenau而言,廚電設備的重要性就如同一場盛宴中的上等食材,每個環節都必須到位,才能讓大廚全心專注在創作上,精準執行每道菜餚。秉持精準穩定、簡便高效、堅固耐用三大核心堅持,創造出真正貼近掌廚者使用需求的經典廚電;此次MAD:MEN開放式廚房共於冷藏牆區、中島料理區和側邊吧檯料理區選用Gaggenau設備。 Gaggenau 400系列酒櫃可獨立控制溫、濕度,更有三層溫度分隔,保持不同酒類的最佳風味。 冷藏牆區:由三台400系列酒櫃組成雄偉的不鏽鋼冷藏牆面,存放著各式酒款。最多三個可獨立控制溫、濕度的區域,5°C至20°C間讓不同的酒類存放和品飲都能達到最適溫度。酒架托盤以鋁合金與橡木組合而成,玻璃門後隔離紫外線、聲音與震動的同時亦利用活性碳過濾氣味,復刻出酒窖環境。比鄰酒櫃的是200系列烤箱,隨侍在大廚身後等待出場。 400系列全區感應爐與200系列檯面升降式油煙機替MAD:MEN創造了絕佳的展演性。 中島料理區:坐落在料理主舞台的是400系列全區感應爐與200系列檯面升降式油煙機;感應爐能同時料理5個鍋具,不受感應點拘束,烹調火力與鍋具隨行,賦予大廚偌大自由創作空間。油煙機的透明玻璃機身是全場焦點,獨家導引氣流科技高效排煙並以特殊活性碳濾心過濾異味,真正實現無邊際餐廚場域,讓客席區貴賓飽覽主廚的料理演出。 側邊吧檯料理區:400系列側吸式排油煙機與Vario單口感應爐,肩負著料理饕客們激賞的招牌菜式—「面麵」。單口感應爐快速加熱湯鍋中滾燙的熱水,同時側吸式油煙機快速攔截、排除水蒸氣煙霧和氣味,讓吧檯前的賓客不受干擾。 Gaggenau經典內斂的型態模糊了內外場的界線,成為MAD:MEN最關鍵的存在,期望藉由極具設計感的空間軟硬體設備和具故事性的餐食體驗,帶給饕客結合風味和藝術的全新饗宴。 資料及圖片提供」Gaggenau 撰文」陳映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