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ior
359
《海名軒》歷久彌新的灰雅寓所
紅磡,古有赤磡、赤砍、紅碪之名,位於香港九龍半島的東南部。1856年之前,由於此地的海邊全為紅色岩石,加上漁船常停泊於此灣,而漁民又稱泊船的凹入地形為「磡」,故有了「紅磡」之名。 《海名軒》是一間位於紅磡區的住宅。 現今的紅磡區隨著舊城區的重建,以及紅磡灣的大面積填海,以住宅樓宇居多,而《海名軒》就是一間位於紅磡區的住宅。 全作以一片寧靜的淺灰色遊走在整個空間當中,並適當地運用淺色的大地色系平衡整體的視覺溫度。 設計師說道,有別於時尚、追求潮流的設計風格,屋主更希望此空間能夠「持久耐看」。為此,他選擇運用木色、大地色和灰色等融合度高的色板,再將不同的天然飾材鋪砌到簡約柔和的淨色之上,為屋主打造一個簡約卻充滿層次美學的靜謐居所。 客廳倚著壯麗的弧形窗景規劃。 全作以一片寧靜的淺灰色遊走在整個空間當中,並適當地運用淺色的大地色系平衡整體的視覺溫度,營造一種純粹靜雅的居家氛圍。 灰塑造的淡雅與靜謐 客廳倚著弧形窗景規劃。電視牆選用弧形圍飾板呼應空間的弧線布局,並以一質感豐富的壁紙呼應壯麗的海港風景;搭配古銅鋼飾加上特色雲石鋼材組成的吊架點綴,在簡約之中展現豐富的視覺層次。 餐廳,以一盞吊掛式的雲朵吊燈,成為了公共空間的焦點。 餐廳則以一盞吊掛式的雲朵吊燈,成為了公共空間的焦點。三朵不規則的軟綿燈飾,以暖和又柔和的光暈與周圍的大地色系融為一體;佈置在周圍的收納櫃體,則透過金屬層架的點綴,活潑了原本白色量體予人的單調語彙。 透過金屬層架的點綴,活潑了原本白色量體予人的單調語彙。 設計師提及,整體格局他並沒有做大幅度的更動,但考量屋主平常的下廚習慣,需要更大的料理場域,所以他選擇拆除傭人房隔間,擴大廚房的空間並增添使用的靈活度。 考量屋主平常的下廚習慣,擴大廚房的空間並增添使用的靈活度。 有別於公領域的「持久耐看」風格,屋主希望主臥室的設計可以更加女性化;為此,設計師將輕歐式的設計元素揉合至現代風格中。像是床頭背牆以紋理質感豐富的壁紙以及古銅鋼線點綴;另一面則運用歐式花線勾勒置頂的衣櫃和電視櫃,搭配金屬把手就形成了一幅帶有獨特風景的牆面。 主臥室,將輕歐式的設計元素揉合至現代風格中。 浴室維持一貫的簡約明亮風格,選用紋理突出的石材配以簡約的古銅勾勒線條,藉材質的延續,讓精緻細節散落於整個空間,為屋主打造一個現代又舒適的休憩氛圍。 主臥室浴室,選用紋理突出的石材搭配古銅勾勒線條,維持簡約明亮的風格。 客臥則以日式美學wabi-sabi侘寂風格作為設計主軸,大量選用天然的日系材質為元素,如藤鋼衣櫃、原木材和木條等,去平衡整體居所的視覺溫度,讓臥房空間回歸大自然的質樸步調。 客臥,以日式美學wabi-sabi侘寂風格作為設計主軸,大量選用天然的日系材質為元素。 書房提供屋主平常工作與休閒閱讀使用,所以僅簡單配置了一個書桌,後方則規劃置頂的收納櫃搭配陳列架以及燈槽,為視覺增添層次感。 書房,配置書桌與收納櫃。 設計師表示,比起潔淨的純白色,他認為帶有一點灰階的白更為持久耐看。他希望藉由灰階色的沈穩與靜謐,為屋主打造一座恆久不變的安穩居所。 選用質感豐富的壁紙,搭配古銅鋼飾與特色雲石鋼材組成的吊架,在簡約之中展現豐富的視覺層次。 Grande Studio / Matthew Li Grande Studio是由Matthew Li和Maggy Cheung於2013年創立的室內設計工作室,憑藉廣泛的行業經驗,工作室的作品從住宅和商業室內設計延伸到品牌設計,通過將美學、功能性和可持續性相結合的空間來提高生活質量。從研究、實驗和經驗中收集見解,以創建有意義的室內布局和設計,這被廣泛認為是近年來出現的獨特實踐之一。 資料及圖片提供」Grande Studio 編輯」歐陽青昀
Interior 359
「ART FORMOSA福爾摩沙國際藝術博覽會」於8月25日至27日在台北誠品行旅盛大舉行,秉持精緻、高端、當代等理念,聯手國際重要藝文機構,迎接來自全球頂尖的當代藝廊與優秀藝術家,以完善的策展規劃及藝術家創作理念,呈現精彩絕倫的高水平藝術展。本次海外藝廊佔三分之一,結合台灣藝廊一同展出風格多元且豐富的藝術主題,表現令人為之驚豔的創作功力。為呼應「ART FORMOSA」之名,讓台灣藝術站上國際,為期三天的展期可欣賞到國內外近200位藝術家作品,呈現自歐洲、日本、韓國、台灣等世界各地藝術家的優美作品。 ART FORMOSA福爾摩沙國際藝術博覽會。 包羅萬象 各展風華 台灣藝廊雅逸藝術中心 藝廊成立於1993年,本次以「藝術的秀色可餐」台灣當代年輕藝術家為主軸,展出李明剛、張瓊方、陳楷仁、游心妤、謝易辰等藝術家之作,帶來近年極獲好評作品。其中張瓊方陸續推出的新作獲藏家們的青睞與收藏,而陳楷仁作品亦入選今年台北藝博「2023 MIT新人推薦特區」。 藝星藝術中心 即將邁入30年的藝星藝術中心,近來推動新銳藝術家不遺餘力,並且全力支持當代藝術家。本次參展的鄭宇宏將象形文字解構重組繪成一幅畫,以語句詞彙描繪嶄新形象,雖是書法界中常見的表現手法,但鄭宇宏以其充滿個性且無法取代的書法語彙,展現獨到的藝術視角。 寶于藝術中心 本次展覽帶來極具聲量的時尚插畫大師塗至道之作,與香奈兒、可口可樂、三星等國際品牌合作,以水墨的黑渲染出透紗質地,並運用幾處紅色點出女性媚惑風情的坐姿,東方女性的時尚感一覽無遺。 御陶坊藝廊 來自鶯歌的御陶坊藝廊,此次帶來陶藝術家賴孝哲之作,賴孝哲多年來以陶瓷為主創作,將生活形態構築成作。藉由藝術創作領悟生活哲學,無論是順心還是違心,皆經歷著自我內在的磨合與轉化,心境的變轉影響著創作者,隨意識形態變換的創作,不只是器亦是心意。 念云藝廊 新成立的念云藝廊以呂沅澤的寫實畫作,表現不同於抽象與半具象畫的真摯感受,寫實繪畫因其特殊美感,與油畫媒材在古典技法下創造視覺幻象,是高明的謊言與作品、觀者的相遇。 隱藝術 來自桃園的隱藝術此次展出王泰融歷經七個月的穿越時空之作,透過探索西藏古格遺址,創造一系列穿越古今的旅途,探索的旅行依然持續著,期待畫者與觀者一起回歸生命本初純淨的夢土。 本次特邀兩個台灣之光品牌參展。Q sweet巧克力菁點主廚吳葵妮帶來2023年最新得獎作品,以為女性發聲的創作理念,利用台灣花卉,透過花香傳遞女性的優雅與力量,期能為兩性平權盡一份力;具台灣在地特色的「恆器製酒」,透過探索「風味」呈現嗅覺與味覺的藝術觀點,展會中與設計師品牌b.d.h合作,將恆器製酒的經典作品「無憂」與「旅II」解構再堆疊,展現屬於台灣物產的風味細節。 在ART FORMOSA福爾摩沙國際藝術博覽會中,可一窺台灣土地所蘊含的人文情懷,以及其所孕育出的藝術能量。自2015年創立以來,大規模結合建築、設計、時尚產業等面向,成為落實質感生活美學理念的頂級博覽會。 2023 ART FORMOSA福爾摩沙國際藝術博覽會 時間」2023年8月25日至8月27日(11:00至19:00) 地點」eslite hotel誠品行旅6至8樓 詳情請見官網。 資料及圖片提供」 大苑藝術 編輯」林靖諺
Interior 359
建築的生命感在於時間的停留,隨著使用場景的更迭變幻,建構屬於自己的生命周期,無論是機能的衰退還是需求的轉變,都為建築迎來新的契機。這座書房基地位於漂陽市天目湖度假景區,前身為辦公場所,而今,提供為24小時閱覽服務。 建築改造前為辦公空間。 改造後保留建築原有條件,根據使用機能的轉換注入新語彙。 改造過程中,設計團隊以「功能轉換」為考量,保留建築的原結構、建造方式及周圍環境,以「可持續性」為準則,利用現有空間注入嶄新語彙,形塑承載著文化與記憶的交流場域。為將三層建築與喧囂馬路適當分離,規劃內退的半戶外入口,形成被刻意拉長的環形動線,並拆除外牆裸露其舊有框架,對原樓板進行切割,在主立面增加內退環形樑柱,突顯新舊語彙所產出的現代型態,在兩者間達到恰到好處的平衡。 內退的半弧形空間與街道自然區分。 借自然光連繫內外場景 設計團隊認為,良好的採光能賦予空間新生,因此重新梳理立面開窗形式,在厚重牆體中,置入內弧玻璃幕牆描繪輪廓,拓展觀景視角,引內外之景相互交替;輕透的內弧落地窗,與窗外天目湖景相映成趣;另外布劃外翻弧形延續內弧力道,建立新穎的立面型態,同時為室內創造多樣的閱讀場景。 以內弧與外弧相搭描繪,構組成全新立面。 藉由豐富的造型變化,不僅使開窗系統從開闊變得更為私密化,頂端的外翻弧形細長天窗,亦成為與自然連接的另類樣貌,當抬頭望向碧藍天空,在光與雲朵的緩慢流動中,感受其所蘊含的優美詩意。 在原框架中嵌入圓柱增加外形的豐富度。 輪廓清晰的圓柱顯露在外,穿插在原有框架系統內,增加建築外觀的變化性;灰木瓦片經重新染色的木頭壓製而成,藉其紋路捎來溫暖的記憶與溫度。紅棕色樑柱交錯展開,經玻璃反射映照出同樣色彩,不僅模糊了室內形貌,亦突顯木瓦片肌理,朦朧中營塑自然之景。 紅棕樑柱相互交錯,與內弧玻璃倒映出相同色彩,模糊了室內場景。 為重新規劃整體動線,在圓柱空間中設置旋轉樓梯連接上下樓層,透過環形天窗將陽光自然引入,倒映出多樣光景,使原本封閉的「盒子」與外部環境產生多重銜接,改善樓梯間的採光不足,實現永續建築。 設置旋轉樓梯銜接樓層,並通過天窗引入自然光景。 從「新」延續機能 為呼應斜屋頂,陳列書籍的櫃體層架依形而變,多元造型構築充滿詩意的閱讀空間。斜屋頂的穿鑿交錯,不僅打破了原樓板的封閉性,更垂直敞開串連各區,添入多重功能與建築和諧相融,並藉斜頂構造整合一樓咖啡前台,滿足陳列需求。 根據原建築構造在書籍陳列處添入「傾斜」語彙。 咖啡吧台。 書架設計延續傾斜造型,將其縮小懸挑於書架上方,同時適當隱藏用以陳列的照明燈具;階梯一角自成聚合式閱讀區,陶土釉面磚的手工質感,以及粗糙質地的紅棕色地磚,與建築外牆語彙相搭呼應。 形隨機能,在樓梯處置入書櫃,和諧而不突兀。 除了考量建築外觀、動線規劃以及室內裝潢等方面,機能上的更新亦是重要一環,因此設計團隊著重調整了承重能力,並為這座90年代舊建築進行暖通系統改造、重新安排消防逃生與燈光系統、加固耐震能力等細節,全面確保使用安全。 整體布局以「機能」為準則安排。 對天目湖景區而言,改造建築極為容易顯得突兀,但全作以「恰如其分」的分寸感,運用舊有框架包裹全新語彙,形成融洽的城市場景,呈現充滿活力的文化空間。 內弧玻璃幕牆引內外景致相互對話。 「漂」城市書房 設 計 者」大犬建築 Greater Dog Architects / 辛晉 胡志红 參 與 者」何曼妍 郭林昂 龔龍林 沈修文 吳秋晨 唐瑗蔭 王少清 結構設計」上海頤景建築設計有限公司 攝 影 者」Metaviz Studio 坐落位置」中國 面 積」722坪 橫向剖面圖。 設計過程。 資料及圖片提供」大犬建築 Greater Dog Architects 編輯」林靖諺
Interior 359
「FIND-DESIGN FAIR ASIA亞洲設計展」是聚集海內外設計人才的盛大活動,提供舞台予新世代更多的展現機會,一同攜手展望亞洲新趨勢。今年將於9月21日至23日在新加坡濱海灣金沙酒店矚目登場,為期三天的展覽,現場不僅有著形形色色的展區呈現,亦舉辦FIND全球峰會(Global Summit)、EMERGE展示會等多元活動,等著眾人去一探究竟、相互交流。本次邀請來自義大利、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等國一齊參與,透過將各地文化灌注在創作中,引領人們嘗試以不同視角領略設計的多重面向。 2022年EMERGE展示會現場。 義大利 | 義大利製造 為表現「Made in Italy」所蘊含的創造力、精緻工藝及靈巧的設計思維,特別在「義大利設計未來膠囊(Italian Design Futures Capsule)入口處設置一道標誌性綠門,嶄露獨樹一格的藝術亮點。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博埃里室内設計(Stefano Boeri Interiors)以網格状手法規劃展區,中央展場置入兩條大道相互交錯,同時結合周圍數十家義大利創意展商,構築成一個中心舞台,賦予人們近距離接觸SANT'AMBROGIO MILANO、Floema等50家義大利頂尖品牌。 2023年入口處設置標誌性綠門。(3D示意圖) 在義大利貿易局(ITA)的支持下,首度與義大利外交部聯合呈現裝置展Italia Geniale,作為義大利工藝設計協會所開創的系列,本次將展出具影響力的設計材料和手工藝品,藉其所富含的專業性、想像力以及對質感生活的追求,探索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連結。 2023年裝置展Italia Geniale。(3D示意圖) 泰國 | 閉環設計 泰國館今年共15家設計公司參展,以循環經濟為主軸,展示結合創意工藝的永續設計。AmoArte使用竹子和糖棕榈木訂製現代家具;Anon Pairot設計工作室熱衷於在地工藝,因此將其作為製作家具及配件的手法之一;同样值得關注的是泰國家具設計製造商Deesawat,透過使用柚木邊角料的專業,生產深具啟發意義的「平行系列(Parallel Collection)」,奠定品牌基礎與特色。綜觀泰國館展品,皆使用天然材料、傳統技術及富含地域色彩等元素,期望以豐富的工藝技術,帶來令人眼前一亮的設計。 展場入口東側。(3D示意圖) 新加坡 | 参展商亮點 今年新加坡館擴大展覽範圍,吸引近60家品牌參與,受到各界的大力支持。為發掘新廠商,從發布新產品到各式材料、設計等面向皆一應具全,期待觀展者在展中細品、感受其中奧妙。從住宅空間、辦公空間到戶外訂製家具,亞洲設計展皆提供了探尋新展商的契機,就如Roolf Living和Umbrosa Umbrellas致力於向東南亞市場輸入設計新品,拉近距離增加彼此的互動機會;令人陶醉的Roolf Living絲滑系列,以類絲綢的豪華布料所編織,手感細膩而柔軟,此外織有英式縫線的坐墊,配有內袋功能,便利而精緻淡雅。 2023年全球峰會。(3D示意圖) 馬來西亞砂拉越 | 具前瞻性的願景 砂拉越設計中心以「明日設計」為主題,匯聚主打現代設計、歐洲、中東和新加坡市場的參展商。砂拉越設計中心認為,近年新進設計師的創作,透過將文化、自然元素、本土民族主題相互串連、結合,不僅激發出更為多元新穎的創意巧思,更在每次的嘗試與突破中成長茁壯,不禁感到引以為傲。 走道動線規劃。(3D示意圖) FIND-DESIGN FAIR ASIA亞洲設計展 時間」2023年9月21日至23日。 地點」新加坡濱海灣金沙酒店。 詳情請見官網。 資料及圖片提供」Fiera Milano、dmg events 編輯」林靖諺
Interior 359
坐落於上海西岸星揚中心的「特贊星揚西岸中心總部辦公室」,是一家互聯網及人工智慧科技公司,企業主張多元且包容的管理態度,給予員工工作模式極大化的自由,這份思維亦體現於辦公空間之中。 多功能空間,像廣場般集思廣益的地方。 業主期待這座辦公空間能呈現大學校園般的青春開放與自由活力,讓員工在多樣性的環境裡工作時,可以依據不同的公務或使用需求,切換至合宜的辦公領域,整體靈活開放且富有活力。 厚牆裡的會議室,可依使用需求決定開放或封閉。 據此,XFRAME STUDIO設計團隊以一座「融合多樣化功能的辦公空間」作為目標,在環型基地裡用「微型城市」概念規劃,將空間內的基礎建設以其功能性區分為四大類型:紀念物、民居、街道以及市政廳,並如城市規劃般逐一佈局梳理。 重視通透的視感與空間開闊性。 「紀念物」的屬性明確,係指用固定實牆劃分出場域功能,為不同辦公場景設定明確的分界線。 「市政廳」是大眾聚集所在。 「紀念物」是寄託城市居民共同記憶的集大成者,以「厚牆」為實體,在環形走道之間構建各個領域,再從填入會議、討論、聯絡、直播間、儲物格、圖書館等細項功能,能根據各種需求來預約使用,它保留公共設施具備的服務公眾與嚴肅性,杜絕私人物品的堆疊。 在金屬和木質等材質互搭中,示意人工智慧科技先進與人性並重之意。 與之相對的「民居」空間,則是由開放辦公區的木盒子、半開放的厚牆空間以及可自由移動的辦公家具所組成。「民居」能彈性挪移的家具及配套設施,方便了使用者自行規劃應用,依隨不同的任務編派而形成星散或聚落,為辦公室帶來自由輕鬆的氣息。 運用活動式家具變造更靈活的辦公場景。 「民居」除了辦公座位外,亦搭配由木質牆面搭建的「木盒子」,盒體不加設門板、不作封閉,示意居民可以自由進出的特色,讓不同小組的參與者都可以根據興趣和習慣重新定義其功能,因應緊湊多變的工作需求,「木盒子」也能因應當下實質需求,靈活切換成較為私密的會議廳或者電話亭。 不同的木盒空間因使用需求決定當下功能。 「街道」是指穿插在紀念物及民居之間,作為場域轉換的過渡帶,穿梭於整座微型城市,作為交通往來的聯繫;「市政廳」則在這座城市裡具有聚眾功能,是大型活動、展覽、講座等進行之地的多功能廣場,大眾集思廣益、互動交流之地。 「紀念物」以厚牆為實體,在環形走道之間構建領域。 設計團隊以不受限的空間應用描繪未來辦公的趨勢,極大程度地保留了視覺上的開闊,讓使用者自行定義場域,也用開放、靈活的配置變化,促進人們互動交集。 獨立辦公吧台。 整體上,採用素雅設色相襯落地窗灑入的自然光,為科技公司緊繃的辦公氛圍增添怡人氛圍,採用訂製辦公家具跳脫僵固印象,且所有物件均重視實用、簡潔特色,在金屬和木質等材質互搭中,示意人工智慧科技先進與人性並重之意。 功能分布。 平面圖。 特贊星揚西岸中心總部辦公室 設計者」XFRAME STUDIO乂口設計 /王禹惟 參與者」王乃晨 陳政佑 呂心怡 章偉 Tamim Negm 空間性質」辦公室 坐落位置」中國 攝影」yuuuunstudio 資料及圖片提供」XFRAME STUDIO乂口設計 編輯」江瑜
Interior 359
煜林企業自1984年成立以來,以創新為驅動、垂直整合能力、專注技術與管理,他們以「專業成就價值」,做出自已也引以為傲的生產品質。從台南起家的煜林企業,隨著公司逐漸的成長與擴大,決定買地自建大樓,整合辦公空間與廠房,為公司打造全新的生產基地。 《煜林超跑中心》不僅可以停放超跑,更具有展示、同好交流、聯誼等多種功能的私人會所。 袁世賢設計師說道,追求速度感並著迷於汽車工藝的業主,不單是一位企業家,更是一個超跑收藏家;所以當初在興建大樓時,便希望能在其中規劃一個秘密基地。不僅可以停放超跑,更具有展示、同好交流、聯誼等多種功能的私人會所。 作為娛樂空間並融合展示機能。 袁世賢設計師進一步表示,雖然《煜林超跑中心》位於地下室的停車場內,但為了讓會所的室內外空間無形串連,他也重新為業主規劃超跑停留的場域。設計師在天花板設置了金屬網,牆面與柱子利用塗料勾勒塊體造型,搭配燈光的設計營造出流動感,讓業主專屬的停車空間,也能與室內的設計呼應。 速度的連續性 《煜林超跑中心》主要分為兩大區,左半邊規劃為展示與交流區,設置汽車展示區、茶水吧台與座位區。此處強調的是人與人、人與車之間的互動關係,因此以吧台作為視覺焦點,不規則的切割形體從吧檯延伸至桌板,而位於中央的結構柱則延展成座椅區;搭配可移動式的軟裝家具,利用混拼形式方便業主依據使用需求變換。 汽車展示區,地面利用線性燈帶框出場域,天花板則搭配光膜。 為跳脫展示空間的傳統印象,設計師將超跑視為一件藝術品,利用燈光為空間增添氛圍與深度。汽車展示區的上方利用薄膜燈具作為照明,不僅能讓燈光更均勻的照射在汽車表面,也讓天花板更顯立體;而圍繞在灰紋地面的線性光帶,則讓視覺更聚焦在展示空間中。 展示與交流區,設置汽車展示區、茶水吧台與座位區。 右半部的梯廳作為超跑中心的第一門面,利用由天花板延伸至牆面的弧形構造與線性光帶,展現出速度與俐落氛圍,打造一處時間隧道;並在光滑的牆面上加註了階層式格柵,透過光影流動開揚視野。 展示與交流區,強調人與人、人與車之間的互動關係。 除了連接企業總部的梯廳動線,空間更揉入了娛樂與展示機能;佈置汽車主題家具,將經典的901 Poltrona與901 Carfa超跑車型的單人沙發帶入空間,彰顯出不凡的汽車工藝美學。而兩個場域之間利用電動金屬網門作為界線,不僅為出入增添儀式感,藉由視線的穿透,也讓空間依然保有連結。 將經典的901 Poltrona與901 Carfa超跑車型的單人沙發帶入空間,彰顯出不凡的汽車工藝美學。 袁世賢設計師提及,除了滿足機能,他希望跳脫傳統印象,用「藝術」的方式來呈現。他說,當汽車行進時,窗外的景色與燈光,會因為速度的關係縮短距離,並逐一串連在一起,變成一個連續且模糊的影像;所以他提取汽車的「速度」特性作為此次的設計主軸。 大量的線性光帶穿梭在空間中,帶出速度感。 首先,大量的線性光帶穿梭在空間中。設計師用獨特的點線面思維,讓燈光成為設計主軸,利用燈光的明暗、隱現、抑揚與強弱為空間注入靈魂,並完美詮釋出速度感的俐落氛圍。 利用燈光的明暗、隱現、抑揚與強弱為空間注入靈魂,並完美詮釋出速度感的俐落氛圍。 第二,則是轉化汽車的設計,為了減少風的阻力、提升速度,在汽車的外型上會看到許多的切線、折板元素;他將這些特點透過切面工藝來呼應汽車的流線造型。空間中大量的白色塊、灰色塗料的天花板和地坪,都是希望弱化場域的存在以突顯展示品。 切面工藝呈現汽車的切線、折板元素。 除此之外,像是梯廳外的格柵,是表徵重複性的材料語彙、大量的塗料減少切割面,再次強調視覺的連續性,家具也不是單一的存在,每個物件之間都有所呼應與延續;利用面、體、塊的幾何語彙,牽起與汽車的連結。 由人造石打造而成的茶水吧台與從柱子延伸的沙發座位。 其中,業主的參與也是此次設計的一大特點。停車場與會所之間之所以選用玻璃為材質,是為了讓賓客在進入空間前就可以清楚觀賞到整體空間與裡面展示的物件,但業主覺得透明的玻璃過於單調,喜愛汽車貼膜的他,便提出了利用卡典西德點綴的想法,為其增添變化。 家具利用固定與可移動式的混拼形式,方便業主依據需求調整。 袁世賢設計師說道,他們也有承接煜林企業辦公室的設計,但考量兩個空間的屬性不同,辦公大樓作為企業形象,需要相對嚴謹與理性的氛圍,所以他採用乾淨且明亮的設計;但《煜林超跑中心》作為私人招待所,他希望打破垂直與既有的形式,用前衛的語彙區別出上、下層關係,也帶出令業主眼睛為之一亮的設計。 用前衛的語彙,帶出令業主眼睛為之一亮的設計。 呈境室內裝修設計 / 袁世賢 台灣 Next Design Studio / 呈境室內裝修設計有限公司 創辦人兼執行長 台灣 大葉大學建築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台灣室內設計專技協會第 11 屆 (TnAID) 理事長 2022 德國 iF Design Award 評審委員、TINTA 金邸獎 評審委員 2021 台北市政府都發局 台北老屋新生大獎 評審委員 設計沒有停止的時候,設計必須不斷的開始,在不斷的開始中找尋各種可能性。空間的呈現也非絕對有固定的型式,可能不斷被創造,空間不斷被展現。讓生活、空間、生命更為美好及充滿意想不到的驚喜。 資料及圖片提供」呈境室內裝修設計 採訪」歐陽青昀
Interior 359
由臺北市都市更新處主辦的2023台北老屋新生大獎,於今年8月8日公布眾所期待的得獎名單。 2023台北老屋新生大獎 臺北市都市更新處表示,台北老屋新生大獎至今已邁入第23屆,民間老屋新生的創造力非常豐沛,不論是空間經營者、設計者還是施工單位,都是老屋新生的重要推手。 網路人氣獎 榕錦時光生活園區-原台北刑務所官舍歷史建築再利用 在老屋使用逐漸多元化的趨勢下,他們已經很難用單一類別來評定老屋新生的作品,因此本年度決定以不分類的方式進行徵件。 網路人氣獎 薛智偉‧坣娜猶台文化交流協會-薛智偉猶太社區中心 獎項除了延續以往的評審團特別獎、網路人氣獎以及去年才新增的整建維護特別獎,本年度透過精選10件得獎作品「BEST 10」,希望傳遞老屋新生的價值與台北老屋新生大獎一直以來的核心理念。 BEST 10 山本口金店 BEST 10 明眼設計–實驗辦公室重慶北路–鈕釦街1號館 台北老屋新生委員會以「創新提升」、「可持續性」、「生活想像」、「社會共好」四大指標作為評選標準,選出最具代表性的10件作品。這10件作品皆展現出老屋的多元空間使用與設計手法。 BEST 10 都市螢火蟲-台北地下街Y26出入口更新設計 BEST 10 ISLAND133 例如,「單車Space Station」雖然是一狹窄的住宅空間,但設計團隊以工業設計的手法,利用多元的機動性以及精巧的空間收納術,豐富大眾對於小坪數空間的使用想像。 BEST 10 單車Space Station 「相信世代 University Café」則承襲眷村的互助精神,藉由打造共享空間,提攜青年世代。 BEST 10 相信世代 University Café 「小紅厝-月經博物館」則是以國際的視野,於街區巷弄內推廣月經平權的行動,讓大眾重視此議題。 BEST 10 小紅厝-月經博物館 此外,參獎作品「臺北醫學大學之教學大樓」在委員會的討論之下,肯定其以參照文化資產標準進行修復,保存該案之於台灣建築史的價值,亦傳達老屋保留對於校園發展的重要性,所以給予「評審團特別獎」的肯定。 評審團特別獎 臺北醫學大學之教學大樓 而「Carguru Plaza」(太古黃帽汽車廠)作品,其具有設計美學的建築物立面,作為台北市工業廠房改造之典範,頒發「整建維護特別獎(立面修繕)」。 整建維護特別獎 Carguru Plaza 考量老屋的持續經營實屬不易,台北老屋新生大獎今年還新設了「經營貢獻獎」。從歷年得獎作品中經營5年以上的老屋,選出2011年獲得商業建築金獎的「青田七六」與2018年獲得非住宅類銅獎的「鳳嬌催化室 Fenko Catalysis Chamber」,以表揚經營者對於老屋經營的貢獻。 經營貢獻獎 青田七六 經營貢獻獎 鳳嬌催化室 Fenko Catalysis Chamber 本年度的得獎作品除了賦予老屋新生命,更為城市創造了更多的可能性;期待這些作品能引動更多夥伴投入老屋整建維護的行列,讓台北成為有文化底蘊以及富有活力的一座城市。 BEST 10 Project TBS -An Experiment of Time 一場關於時間的實驗 BEST 10 SIDOLI RADIO 小島裡 2023台北老屋新生大獎得獎名單 BEST 10 最佳十件作品 榕錦時光生活園區-原台北刑務所官舍歷史建築再利用 ISLAND133 山本口金店 小紅厝-月經博物館 Project TBS -An Experiment of Time 一場關於時間的實驗 相信世代 University Café SIDOLI RADIO 小島裡 單車Space Station 明眼設計-實驗辦公室/重慶北路-鈕釦街/1號館 都市螢火蟲-台北地下街Y26出入口更新設計 經營貢獻獎 鳳嬌催化室 Fenko Catalysis Chamber 青田七六 評審團特別獎 Carguru Plaza 整建維護特別獎-立面修繕 臺北醫學大學之教學大樓 網路人氣獎 薛智偉‧坣娜猶台文化交流協會-薛智偉猶太社區中心 榕錦時光生活園區-原台北刑務所官舍歷史建築再利用 資料及圖片提供」臺北市都市更新處 編輯」歐陽青昀
Interior 359
艾洛設計事務所(AURORA DESIGN)位於昆明的新辦公室風格新穎,揚棄傳統辦公空間的嚴肅形象和固有規則,設計師受其「創造奇幻與美麗」的品牌精神啟發,讓獨特的「Aurora兔子洞」就此誕生。 運用大量鮮明的色彩和造型,打造童話風格的辦公空間。 這是一個用務實態度打造夢幻作品,艾洛設計(AURORA DESIGN)認為,態度是空間塑形的必要條件,此一理念落實在自家辦公室,自然以獨特造型及大膽用色,在現實中營造出夢幻空間。設計內涵重視包容多元與自由高效,開放但各有特色的領域,顯現AURORA團隊的個性。整體選材活用原木、金屬、石材等等元素,期望體現「創造奇幻之美」的主旨,留住每一個靈感爆發的瞬間。 入口走道的柔和色調營造引人入勝的迎賓氛圍。 進入空間,會發現它移步換景的趣味。入口旁邊的長廊帶人進入一座被柔和色彩包圍的場域,牆上的綠色畫作與壁面柔和的色彩相得益彰,共構出寧靜前景。 可移動的拉門增進了空間的變動性,降低整體的制式感,藍色邊框也具有點亮整體色調的視覺效果。 走廊盡頭,由自然光打亮空間,木質和金屬的溫柔交織領人步入一座包容且多元的開放廳區,在這裡可以發掘腦海創意,選擇倚靠在桌角或是地面上,讓大腦和肢體一同舒展自由。 在擺放書籍的空間附近也設置了許多俏皮的巧思。 踏上樓梯,眼前的空間平衡了開放與私密的比例,大面積的暖色區域和有序的圖案突出大片留白,整體氛圍活潑與內斂並俱。 落地窗帶入的自然光和室內的木質桌椅形成良好互動。 另一個辦公區採用藍框摺疊屏風代替門板,鮮明色調與可變動的空間切割在理性設計手法的勾劃下,活潑俏皮裡透露出設計人理性與感性並重的特質。 運用木質感建構溫暖的工作場境。 設計師將書架嵌入牆面,安置每個觸動靈感的可能性,各種刺激感官、點燃心靈的裝置藝術,讓每一次靈感的碰撞在閱讀和交流中迸發。 選用設計收藏物件,讓會議空間跳脫嚴肅感。 會議室隱身在圓窗木門之後,空間裡設白色百葉窗、復古的木質色調和造型逗趣的家具,跳脫了尋常會議空間的嚴肅感,展露了設計公司的創新個性。 走道左右的牆面設置置物櫃和不同形式的房門,將開放和隱私的相對概念以特殊設計並列。 複合式茶水間採用溫暖的木質色調,以柔和的黃色燈光照亮桌面,馬賽克組成的桌子和井然有序的儲物櫃延伸了空間的規則和美學。 暖黃燈光、馬賽克與木質元素混搭組合,令茶水間溫暖且別具個性。 自由動線、豐富的收藏選品、不拘泥於特殊風格,令整座辦公空間呈現自由輕鬆的氛圍,沒有重複工作日的刻板無趣,這個團隊共享的辦公空間從內而外青春洋溢,鼓勵創意自由交流的精神,體現於空間的大小元素中。 傳統元素在對比色調中,展現復古摩登的效果。 資料及圖片提供」艾洛設計 編輯」江瑜
Interior 359
「天下南隅」坐落於府城舊城區的核心,是台南北區唯一享有俯瞰赤崁樓、擁有絕佳視野的自創品牌設計飯店。2020年起由「本事空間製作所」統籌設計,超過三年時間的整裝,從一座見證台南歷史與時代風華的傳奇飯店,到今日引領復古浪潮和混搭台歐風格的新地標。 《室內interior》編輯團隊走訪台南,親身體驗天下南隅的蛻變歷程,更特別邀請本事空間製作所創辦人洪和培進行專訪,從他的角度陳述設計點滴,以及他眼中的團隊擁有哪些核心精神。 天下南隅外觀。「流動的花園」景觀出自吳書原之手,黃銅色植栽槽帶出復古感,植披則透出清涼綠意。 從「天下大飯店」到「天下南隅」 天下南隅董事長特助林子鈞分享,天下南隅的前身「天下大飯店」開業於1985年,當初是台南前三名的商務旅館,曾擁有全台南最好的中餐廳,以及評價甚佳的圓頂西餐廳。由於當時汽車還未如此普及,且3C電子產品亦未面市,因此全館的停車、硬體設備在經過40年後,已無法符合現代市場的需求,導致飯店競爭力持續下滑。過去的天下大飯店,曾接待過兩任元首下榻,另有許多影歌視的巨星也曾蒞臨,因此他不斷思索如何在既有基地上重新擦亮招牌,2020年開始進行的全館整修計畫,除了空間硬體的更新,更期待在Rebranding的過程中,不僅注入新意,同時能夠留住舊有回憶,品味曾經點滴。 有鑑於此,經營團隊期望重塑一間符合台南城市個性的旅宿,小巧精緻,並保有高度自由。為提供更為舒適的環境,原有103間客房減少為90間,放大房間和公共領域的尺度,摒棄規模化的選擇,以「量少質精」的態度呈現飯店面貌;位在八樓的公共空間置入了豐富機能,包含自助廚房、背包客淋浴間、圖書館和遊戲間等;而原先位於八樓的圓頂西餐廳,則移至頂層R樓,不僅擁有更好的視野,也放大座位數,藉此因應應接不暇的用餐人潮。 八樓的共用會議室。活動門片保有場域彈性。 共用廚房,以木頭和馬賽克磁磚為主材料。 林子鈞感性說道,飯店整修不只是營運和硬體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讓有價值、有大眾集體記憶的地方再次發光發熱,這是他身為經營者替城市盡一份心力的方式,希望這個老字號飯店能成為旅客在台南最期待的一隅。 承先啟後,才能繼往開來 而本事空間製作所的洪和培設計師表示,在執行整體翻修計畫時,他想著如何繼承既有且深厚的基底,又同時賦予新生,「承先啟後」是貫徹其中的關鍵精神,也因此室內隨處可見傳統與現代的元素共存。在設計上該怎麼回應承先啟後的概念,他則說明:「我個人認為台灣長期處於一種殖民狀態,我們深受短期、急促的外來文化影響,這些外來因子不斷堆疊組合出大眾眼中的『台式』,我試圖從這些碎片中探尋更多可能性。設計的起源其實是由自身主觀認知出發,聯想到小時候外婆家的樣貌,那些深色木頭與較為誇張的線條,我將這些語彙融入天下南隅;另一方面,也引用了孔廟的紅色作為空間襯底,並於這個基調中增添現代質感,例如與在地品牌『伏流物件』合作設計燈具、細節的鐵件運用等,嘗試讓新舊意象合而為一。」 大廳以木質與不鏽鋼混搭出新舊融合的調性。 無論是公共區域抑或客房空間,馬賽克磚拼組而成的畫面映入眼簾,這種重複且具序列性的型態可自然產生美感,深受洪和培喜愛,他進一步解釋,磁磚亦是時代演進的見證者(燒製技術的進步,磁磚尺寸也由小逐步放大),因此,當空間需要形塑復古韻味時,馬賽克磚便成為絕佳的立面材料;此外,檯面也特別選擇美耐板,或許有人認為它難登大雅之堂,但因其良好的耐用性而常見於日常生活,材料是連結故事和記憶的媒材,洪和培期待旅客能直覺地遙想過往時代的風華和日常點滴。 一樓大廳是設計主軸「承先啟後」的起點。 另一方面,設計師提到,一樓大廳作為「承先啟後」的起點,是個新舊碰撞的空間,深色胡桃木與拼花構築出台灣早期客廳常見的五合木拼花地板,勾勒舊時意蘊,但又同時置入諸多不鏽鋼語彙,包含行李暫存櫃、接待櫃檯後方收納櫃等,藉此體現屬於當代的精神。 穿越門廊走進櫃檯,彷彿走入一場時空旅行。 此一操作也轉譯了設計師對城市街景的有趣觀察,他發現台南的騎樓、路邊常見營業用的不鏽鋼冰箱,這些量體成為獨樹一格的街邊立面,他擷取此一形象,並混搭木質、大理石紋理等,以精緻質地形塑迎賓感,讓人感覺既熟悉又新奇;櫃檯左右兩座訂製的古典銀行燈以及鑰匙牆,更是細膩疊砌出經典摩登的畫面。 大廳細節。燈具的線性造型帶出規律美感;櫃檯旁的鑰匙牆形塑復古韻味。 位於入口的NAN Bar 1,是台南第一家飯店精選自然派葡萄酒的特色酒吧,設計師說道,這個小小空間肩負了旅客防疫期間手部清潔消毒的大任,隨著疫情日漸解封,便思索是否能帶來全新可能;剛好改裝計畫邀請了專注於飲食文化的行銷公司「Foodie Amber」加入討論,他便賦予此處酒吧機能,作為緩衝的介質面,不論對內或對外都能創造更好的互動,傍晚時分點杯飲料坐在騎樓聊天乘涼,就好像成長記憶中左鄰右舍串門子的情境一般,將大家拉進回憶的漩渦。 NAN Bar 1戶外區。模擬早前左鄰右舍在騎樓乘涼聊天的景致。 NAN Bar 1吧台區。 重整平面,適切拿捏客房尺度 「天下南隅」客房樓層從5至12樓,共有90間客房5種房型(雀躍、標準、豪華、搖擺、套房), 設計團隊以深色木頭、搭配古銅與雅致藤編,巧妙地將Mini Bar和開放式掛衣間、穿衣鏡合而為一成為房間中時髦的角落。房內則替旅客精挑台南具特色的工藝選物,例如放置茶與咖啡包的精巧圓罐來自鄰近的「隆興錏鉛店」,是超過一甲子歲月的手工技藝;源自1923年的百年布莊「錦源興」,以織品印花圖樣設計專業,再現建築外觀的窗框造形,為備品袋、吹風機袋、府城蚊香袋等專屬外袋設計獨家印花。 深色木頭搭配古銅與藤編,將Mini Bar和開放式掛衣間、穿衣鏡合而為一。 床頭板延續深色木板、小片磁磚和古銅材質讀書燈,暖棕、青藍與古銅,揉合出紳士氣味;每間房皆配有乾濕分離的衛浴設備、全自動免治馬桶、歐洲進口品牌沐浴備品等,磨石子地板和墨綠色大理石流理檯面則塑造出中性沉著的洗漱空間。 磁磚見證了時代演進,大量馬賽克磚拼組出具序列性的美感。 衛浴空間的磨石子地坪及墨綠色大理石流理檯面形塑沉穩調性。 洪和培分享,綜觀整個計畫,最為困難的環節其實是客房的重塑,由於房間樓板低矮,且樑柱錯綜複雜,如何適宜規劃內部配置,成為過程中耗費最多時間心力、卻也是最有趣的部份,每層樓的房間皆有些許差異,旅客每次造訪都能享有不同體驗。 因應基地條件的差異,每間客房皆有不同的配置,帶給旅客不同體驗。 最高等級房型「南隅套房」位在12樓,寬敞的18坪空間坐擁遼闊視野,能直接眺望赤崁樓,更設有廊廳、客廳、轉角酒吧、落地式古董黑膠唱機等;「豪華客房」室內約10坪,房內附有戶外專屬小陽台,可盡享南國風情的悠閒安逸;「搖擺客房」提供三至四人的通鋪,是親子旅客的推薦房型;約8坪的「標準客房」則為商務客首選;而位在8樓的「雀躍房型」上下舖設計營造同住樂趣,備受年輕族群喜愛。 最高等級房型「南隅套房」,室內寬敞可將赤崁樓盡收眼底。 融入城市趣味,構築空間意境 特別的是,位於八樓的公共遊憩區,是洪和培眼中與業主共創的成果,就現實面而言,房間數量多寡直接牽涉到營收,但他們都期待天下南隅可以成為跳脫傳統思維、更寬鬆的旅宿空間,提供旅人更好的服務與經驗。 援引台南常見的紅色調,使其適切融入飯店環境中。 八樓原為圓頂西餐廳的所在地,改裝時挪移至頂層,因此這個挑高基地遂轉變成旅人共享的圖書館,邀請誠品書店選入與台南在地相關主題的書籍,並導入BOVEN雜誌圖書館,每月精選與旅行生活、時尚、設計相關的外文雜誌。 八樓的圖書館。發想自台南常見的街景,提供旅客預先體驗城市光景。 本事空間製作所將此處視為台南城市的縮影,以複製都市街景的手法,利用鐵件座位、公園常見的石製桌椅、磁磚立面模仿戶外與民宅交錯感,進入其中猶如穿梭在台南的後巷;台南有著許多小巷、廣場或廟埕,設計師希望八樓可以成為旅客預先體驗台南風情的起始點。 挑高基地為圓頂西餐廳舊址,鐵窗語彙貼近日常,也讓內部充盈自然光。 位於頂樓R層的「圓頂西餐廳」,是台南歷史最悠久的西餐廳,以木質結構、圓弧拱型和紅色絨布面椅,打造宛如歐洲豪華列車中的VIP專屬包廂卡座,再點綴著暈染的燈光,重現80年代台灣社交圈流行的歐風時髦感。 通往圓頂西餐廳的過道。 洪和培認為,西餐廳是天下南隅與台南在地人的交集,他們或許不會前來住宿,但會來用餐,同樣採用深色木頭、馬賽克磚,以及磨石子、藤編櫃等元素,引領饕客返回昔日歲月。 圓頂西餐廳是天下南隅對接本地人的窗口,設計師期許空間能乘載過往脈絡,也能注入新意。 除了舊時氛圍的刻劃,設計師亦嘗試注入新的記憶點,餐廳位於高樓層,視野更為廣闊,基地雖非過往的挑高形式,但水平向度獲得了適當延伸,連續窗景便成為空間焦點,故安排整排的長向卡座座位,用餐之餘也能欣賞窗外美景;而其餘大小不一的包廂和桌位則可滿足多元的客群,提升餐廳的容納性。 整排連續窗景是空間焦點,遂安排長向卡座,享受高樓層的視覺優勢。 多元的座位配置滿足不同的用餐人數與客層。 細部貫串,新舊的和諧共存 洪和培談及,各樓層雖依機能差異而有不同的設計呈現,但其實細節是相互連貫的,例如柱子轉角處皆有切角與斜角收尾、燈具以重複的線性語彙堆疊出美感、磨石子除運用於地面外,更延伸至把手等處,所有的造型或工法都是同個思考脈絡下的產物,讓每一隅有其特殊韻味卻也十分協調。 磨石子除運用於地坪,更延伸至把手等處;柱腳細節的切角與一樓大廳相互呼應。 他更分享了天下南隅私心喜愛的角落,就設計呈現而言,他喜歡圓頂西餐廳進門的玄關與右側卡座,作為空間的第一進,整體的串連性和過渡感是他個人頗滿意的一環;而八樓、大廳所蘊含的意義,則是他認為概念整合極具特色的部分。 長向卡座好似歐洲豪華列車中的VIP包廂,重現80年代的歐風時髦感。 至於他期待旅客造訪天下南隅能得到怎樣的體驗呢?洪和培提及,以他的年紀來說,曾經歷過一段以前的年代,一路到現在,亦有機會參與未來,因此,他希望能令年紀稍長的旅客感受到空間試圖回溯過往珍貴重要的精髓,至於年輕的旅客則期許他們能像進入時代劇一樣,去想像、同理以前的生活輪廓。 具秩序感的畫面受到設計師喜愛。燈具部分則與台南在地藝術家伏流物件合作。 後記:淺談「本事」精神 作為近期炙手可熱的設計團隊,本事空間製作所完成了眾多引人注目的商業空間作品,網路上更有「本事迷」,走訪城市的大街小巷,追尋著團隊的精彩設計;報章雜誌的報導也常將本事與復古新潮、經典台味等形容詞畫上等號,身為創辦人的洪和培,是如何看待此一現象?他表示,本事是一間不斷創新的公司,只要大家擁有穩固的紮根,例如專業知識的掌握,即可在這樣的基礎上發揮所長;有鑑於設計委託案多為商業空間,他則要求同仁要深刻理解客戶的傳統或個性,從中找尋關於空間、營運模式或市場定位的全新切入點,進而打造不悖離品牌精神,又令人感到耳目一新的作品。 執行商空設計案,在大眾視角中會產生一定的能見度,洪和培認為,外界給予的定義,只是剛好公司幾個台式復古經典的案子觸及到了大部分人的喜好,但團隊其實僅是將既存在你我日常中、那些看似混亂的畫面重整,並從中提煉出美好氛圍;他更強調,與其說本事空間製作所擅長解構台式元素,倒不如說他們致力替每一個不同的品牌,用專屬方式敘事,有許多風格不一的優秀作品雖未獲得外界的高度共鳴,但對他們而言,所有的合作都真實激盪出更多元的漣漪和想法,讓他們更有底氣的向前邁進! 資料及圖片提供」本事空間製作所、天下南隅 採訪」陳映蓁
Interior 359
2023年第16屆台灣室內設計大獎(Taiwan Interior Design Award, TID Award)競賽,從今年1月9日開始徵件,經過一連串審慎的評選過程,於6月9日公佈入圍名單,並在7月15日揭曉眾所期待的TID Award得獎名單。 今年,各類組別共收到數百件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作品,共有116件作品入圍,74件各類型作品獲得TID大獎。歷經三年新冠疫情的影響,雖然投稿件數無法與往年相比,但作品內容反映疫情後的世界,型態與風格都表現出有別於以往的全新樣貌。社會的變化、價值觀的變動和生活模式的改變皆影響著設計的思維。其中,公共空間是所有設計者不得不面對的議題, 尤其在展示空間、商業空間與辦公空間中所呈現出人與人的新關係,影響作品各方面的表現。住宅空間亦是今年獎項的重點之一,雖然投稿來自世界各地,但作品卻擁有相當高的同質性,使人反思大眾的生活型態是否真的在疫情的影響之下,有了某種樣板雛形?又或者設計師們應該如何突破當前的套路,找出生活的真實性格。 中華民國室內設計協會理事長趙璽說道,世界歷經了一段嚴苛的考驗,環境變遷、新的生活模式、業主的需求以及建造條件等,讓設計從而往現實紮根。但他期望,每一位設計者能夠邁出步伐,勇敢嘗試與表達,不受現實所束縛,真實回應當代性與在地性,在空間型態、樣貌和材料構法等各種面向上,建構獨特的空間風景,尋求富有時代精神與新意的動人作品。期待在未來的設計作品中,設計者在面對當下的時代與環境時,能夠透過自身的體察,展現出獨特的設計思維,試圖回應後疫情時代的生活想像。 自台灣室內設計大獎開辦以來,致力在亞太地區持續發掘具有潛力以及優秀的設計作品,鼓勵原創風格、發揚設計精神;希望優秀的空間設計者能夠在現實生活中獲得機會,透過作品挑戰常規,尋求他們心中好的空間表現以及更高的生活價值與設計追求。本屆的TID金獎、新銳獎、評審特別獎以及年度大獎等獎項,將在2023年9月5日的頒獎典禮上揭曉,請與我們一起期待。 ( 以上時間與名單如有異動,請依據TID Award及CSID官網公佈為準。) 2023 TID獎名單 居住空間類 單層 一人宅的想像 蟲點子創意設計/鄭明輝 大安L宅 蟲點子創意設計/鄭明輝 無限 HODDI 禾邸設計/林之豐 光跡 十幸制作/蔡昀修 趙玗 戴紹安 沉。層構建 南方事務所/李政倫 王俞晢 自然奧義 尚藝室內裝修設計有限公司/俞佳宏 克制的瘋狂 古月空間設計工作室/胡哲 悠 隱作設計/鄭安志 Y House 長波設計/王立慶 黃唯聆 張世府 暮木 工一設計有限公司/工一 陳威辰 龔庭立 蔡凱竹 複層 一塊“參毛玖” 云行空間建築設計/潘天云 何宅 福建磐洲設計顧問有限公司/李振杰 光影 - 空納萬境 劉捷設計事務所 - 國廣一葉/劉捷 極簡風頂層複式 沒有設計/劉暢 巷弄裡的一抹清新 蟲點子創意設計/鄭明輝 微型 回型寓所 本直制作/郭鎮榮 陳威誌 家·藝廊 向度設計/曾致豪 透 円設計/吳啟安 黃心妍 歲月靜好 山明室內裝修設計有限公司/劉慶成 陳純宜 Hsu Residence / Between 深活生活設計/俞文浩 孫偉旻 賴俐伶 盒中盒 蟲點子創意設計/鄭明輝 獨棟住宅 中壢。彭宅 馮文志建築師事務所/馮文志 田田傢 十分建築|王喆建築師事務所/王喆 郭小甄 陳娸瑋 王婕欣 實品屋 | 樣品屋 天朗樣品屋 工一設計有限公司/工一 張綺芳 商業空間類 零售空間 梵己展廳 之一 (香港 )設計/凌英麒 QUEEN SHOP Lifestore 初向設計/曾國峰 陳宗億 周大福重慶大悅城店 壹正企劃有限公司/羅靈傑 龍慧祺 個人工作空間 齒科實驗室 大向設計有限公司/曾祥坤 盒子內的狂想曲 詩墅設計/白智勇 庄燕云 旅館空間 善侒·安吉深溪 泛域設計/朱嘯尘 大地眺望台 竹工凡木設計研究室/邵唯晏 賈昀芝 廖珮君 張昭衛 從心啟程 徜徉山海間 呈境室內裝修設計有限公司/袁世賢 魏良曄 楊尹華 李尉彤 餐飲空間 kafeD 無界 CPD interiors/王偉丞 Tor Dāy 植室設計/鍾韶紜 陳宥諺 Lagom 13 杭州喜叻空間研究/高成 紫金山院 南京名谷建築景觀設計有限公司/潘冉 覺旅咖啡 工一設計有限公司/工一 陳威辰 蔡凱竹 蒔光漫鑿 根果設計/趙順義 亭 福州市東形西見建築設計有限公司/李超 陳志曙 赤顏 今古鳳凰設計機構/葉暉 陳堅 斑泊 伴境空間設計/林承翰 黃家憶 娛樂空間 武商夢時代摩爾影城 壹正企劃有限公司/羅靈傑 龍慧祺 展售空間 LAK 概念店 PONE 普利策設計/何思瑋 靜蘭灣美學館 水相設計有限公司/葛祝緯 郭瑞文 張宇辰 黃雅琳 工作空間類 辦公室 MUUSA FillStudio/楊躍文 ZSM 辦公室 臻筑設計工作室/詹益臻 Studio in SH 簡線建築/林薰 理想者的庇護所 福州市東形西見建築設計有限公司/陳志曙 李超 流光轉繹 敘研設計有限公司/陳建廷 東譽營造企業總部 一一建築 / 粘晉榕建築師事務所/粘晉榕 Li Yang 開發辦公室 合風蒼飛設計有限公司/張育睿 吳家勳 生產空間 泉。場 共序工事/洪浩鈞 黃媛筠 公共空間類 文化空間 珠海星河糖廠文化博物館 廣州共生形態工程設計有限公司/彭征 張博 臺中市立圖書上楓分館 洪大為建築師事務所/洪大為 機構空間 龍泉國小圖書館 深活生活設計/俞文浩 孫偉旻 張智硯 映紀 大器聯合設計/黃裕傑 鐘啟彰 浮撫 _ 層間美術館 共序工事/洪浩鈞 黃泓維 彩虹星球 寵物告別館 沒有設計/劉暢 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臺北市仁愛國小健康中心 米索空間設計有限公司/詹明 旎 長友大輔 交通空間 北捷中山站改造再設計 形構設計/方俊能 方俊傑 服務空間 陽明實驗山屋 格式設計有限公司/王耀邦 彭一揚 李翊勤 火把社區 PONE 普利策設計/梁穗明 國立台灣美術館大廳服務台 漢玥室內裝修設計有限公司/蔡明宏 翁新婷 高雄市立美術館圓形廣場廁所改造 曉房子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許晃銘 陳葳 歷史建築再利用 榕錦時光生活園區 - 原台北刑務所官舍歷史建築再利用/王禹婁 邱玟瑄 楊書林 實驗木場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陳冠帆 陳韻愉 共和路壹號 福州大成室內設計有限公司/林開新 展覽空間類 文化展覽 2022 新竹市玻璃設計藝術節 GLASSPEDIA 透明大百科 彡苗空間實險/鄭又維 曾郁翔 吳孝儒 吳庭安 創造之城 - 高雄 _ 2022 台灣設計展產業館 極製設計所/游麲 許茗晴 江瀚 陳巧妮 想你到月球|張雨生特展 格式設計有限公司/王耀邦 彭一揚 李翊勤 曾印立 臨時建築與裝置類 臨時展會空間 Coffee Law 結晶 CPD interiors(Cheng and Partners Design Office)/王偉丞 謝嘉駿 木光之城 _ 2022 台灣文博會嘉義館 本埠設計|蔡嘉豪建築師事務所/蔡嘉豪 臨時裝置 徑光 無制設計工作室/吳玗恆 杜人傑 空間裝飾藝術類 藝術裝置 靜波 形構設計/方俊能 方俊傑 黃良毅 資料及圖片提供」中華民國室內設計協會 CSID 撰文」歐陽青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