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ior
358
寫給世界的一封情書!全新品牌「饗A Joy」台北101亮相
饗賓餐旅近期推出全新品牌「饗A Joy」於台北101的86樓亮相,包攬人文、空間、設計、工藝、美學、香氛、飲食等方面,傳遞世界與台灣相會的訊息,為賓客開啟「六感」的體驗旅程,結合台灣地貌及文化意涵,以「山」、「海」、「原」、「城」四區境向出發,營造看山、賞海、思原鄉、遊城市的沉浸體驗,如置身在漫漫雲海中欣賞難得的遼闊景致。「一饗宴即一旅程」希望帶給賓客一場台灣尋味之旅。 踏出電梯,眼前即是山與雲海所組而成的入口。 山境|邀請 遠山入席 踏出電梯,映入眼簾的是幽暗神秘的梯廳,伴隨著撲鼻而來的品牌專屬「饗香氛」,陣陣木質桂花香捎來絲絲優雅四散在空間中,引領步伐開啟沉浸旅程。接待入口「山境」有著開闊山景,以藍天白雲作為天然布幕,打造氣勢磅礡的視覺饗宴。入口處由CN Flower所做的藝術造景「珍山」,撲面而來的綠意熱情迎接賓客,從窗外山巒綿延至室內植栽造景,呈現神秘的森林島嶼意象。在光影藝術的規劃上,根據「白鹿傳說」台灣原住民邵族追逐獵物白鹿,進而在日月潭定居的傳說,以光影演譯訴說土地傳說。 第一幕:山境。 「進山」由天染工坊與非常口制研所打造,與幽暗梯廳形成強烈的光影對比,以山為主題、傳統染織手法為媒介,在交織中呈現引如注目的山景畫面。「珍山」由「饗 A Joy」與CN Flower、恩榮電器、囍樹設計、天工開物等團隊協力合作,在山境大廳中創造不可忽視的秘境感,身處室內亦可享受森林之景。 以藍天白雲做山的天然背幕。 海境|置身 蔚藍擁抱 「海境」接在山景之後,迎面而來是大型藝術裝置「被海擁抱的存在」,出自原住民藝術家尤瑪.達陸之手,以編織技術呈現宏觀海洋,弧形落地牆面營造如被海擁抱的意象。「粼粼海之流」裝置藝術,透過彎曲交錯的LED面板創造流動感,隨著魚群自由穿梭,搭配牆面金屬漸層鍍色如海平面曙光般照映。 尤瑪.達陸《被海擁抱的存在》。 搭配音樂表現料理師忙碌之景,滿足視覺與聽覺的體驗。 當豎起耳朵聆聽是「饗音樂」,由「饗 A Joy」、Lights Up Studio × 持之音、12位作曲家共同創作,以台灣人共同的聽覺記憶打造品牌音樂,包括刀子與砧板、鍋子與鍋鏟相互撞擊等各種料理師傅忙碌的聲響,巧妙融合大眾運輸、夜市叫賣等都市與鄉村喧鬧聲,聽見在地生活場景及台灣日常聲景。 第二幕:海境。 原境|思念原鄉 傳來問候 「原境」以獨特風格與質地訴說土地特有人文,匯集包羅萬象、奇思妙想藝作。先民漁火從嘉南平原登陸帶來光,因此「原境」料理多以高溫直火製備,裝潢以高溫燒結的磚瓦陶瓷等材質堆疊,並設置光柵傳遞《新・台灣八景》結合光與文明的意念,作品名為「光閣」,以燈籠展現熱鬧喧騰、豐饒原鄉的盛情款待,百味豐盛的無上饗宴,將在舌尖極致綻放。 第三幕:原境。 陽光輕灑入座位區,隨著豐富造型形成多變光影。 城境|盡賞 未來風景 「城境」以現代近未來的設計手法,表現城市帶給人們對未來的想像與實踐。轉角處的招牌「乘城」,連結過去台灣殖民時期所留有的異國文化,表現對「未來」憧憬,期盼預見明日風景;前衛穹頂在開闔、金屬質感光影與空間線條的烘托下,表現動態生命感。 第四幕:城境,設置巨型藝術裝置。 特別的是,天花板架設三部曲巨型藝術裝置,分別命名為「吉光之羽」、「愛之醞釀」、「夢想膠囊」,「吉光之羽」代表夢想起源,猶如天空飛翔的吉光片羽燦爛閃耀,獨特的視覺語言和情感,引領賓客進入夢想藍圖;「愛之醞釀」象徵第二階段,從藍圖逐漸形成具體形狀,以LOVE的字樣旋轉,傳遞推動夢想的關鍵是「愛」;「夢想膠囊」從虛幻蛻變為實體,成為承載夢想飛向未來的飛行器,不僅是成功終點,也是新的夢想起點。 點心、飲品區。 86樓的挑高景致,提供顧客極佳的視覺體驗。 更多內容請至饗A Joy官網瀏覽。 資料及圖片提供」饗賓餐旅 編輯」林靖諺
Interior 358
蘇州位於長江三角洲和太湖平原的中心,素有魚米之鄉、狀元之鄉、院士之鄉之稱,既是經濟重鎮亦是文化歷史名城,自古與杭州享有「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美譽。美景環繞的蘇州,唐代詩人杜荀鶴曾為之寫下:「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古宮閒地少,水港小橋多。夜市賣菱藕,春船載綺羅。遙知未眠月,鄉思在漁歌。《送人遊吳》」 將「水鄉」與「禮」語彙相結合,展現在地特色。 壹正企劃此次為表現詩中所描繪的「水港小橋多」,設計團隊將「水鄉」元素與主題「禮」揉合,期望以獨有的地域風情,呈現位於蘇州的周大福體驗店,貼合在地特色引人駐足。 在天花設置多艘小船,外觀的波紋造型,營造蘇州河道氛圍。 作為擁有多年歷史的古城,在500年前蘇州河道曾是古代糧倉,對於居民來說極其重要,也因此逐漸成為本地一大特色。為放大此亮點,設計團隊決定另闢蹊徑,將蘇州河道搬上天花,設置多座綠色小船點綴,其表層細膩的波紋造型,猶如水珠滴入河面所泛起的圈圈水紋,沉靜而恬適。 天花的圈圈水紋與獨特花紋地坪相互映襯。 姑蘇木舟飄 若細看天花剖面,可見凹凸有致的銀色材質延伸至空間立面,塑造微波蕩漾的河面意象,營造置身於水面之感,奇幻卻又令人感到親切無比。在細節上,為還原「水鄉」波光粼粼的視覺體驗,設計團隊將水的造型視覺化,倒映在鏡面上,讓整個空間被水輕盈包裹,當客人漫步其中,彷若置身在通透的水下世界般優游自在。 具凹凸觸感的銀色材質從天花延伸至立面,形塑河面意象。 在「禮」的主題系列中,設計團隊為每個「禮盒」製作不同的波紋樣式,結合周圍水光瀲灩的牆身,讓陳列在空間中的珠寶展示櫃,好似裝載著珠寶的禮盒般漂浮於水中,低調優雅卻又亮眼矚目。整體色彩以綠、銀為主調,充分體現姑蘇水鄉雅致恬靜的氛圍,以及風雅古典的美感,踏入店中即感受水下世界的魅力,進而聯想到蘇州的人文景致,親身體會在地風情,細品其中所蘊含的歷史古韻。 珠寶展示櫃如禮盒般漂浮在水下世界中。 當轉移目光至店外,映入眼簾的是兩面如被文墨渲染的裝飾牆,在這充滿詩意的城市中,古人傾盡感情所留下的筆墨是不可或缺的,於是設計團隊將《送人遊吳》的詩句,以行楷字拓印在外牆上,烘托整體店面氛圍。 裝飾牆波光瀲灩。 藉由綠色與銀色的搭襯貫穿全作,聚焦於蘇州的人文特性,在色彩與材質間的相互交織下,擷取河道景象,將自然語彙引入室內,並藉天花的造型裝飾,提供前來選購的顧客,享受如乘坐小船賞景般的悠閒舒暢,營塑輕鬆而愉悅的購物氛圍。 東方之門店 設 計 者」壹正企劃 / 羅靈傑 龍慧祺 攝 影 者」深圳市江南攝影有限公司 坐落位置」中國 主要材料」大理石、布、水紋鏡鋼 面 積」60.19坪 資料及圖片提供」壹正企劃 編輯」林靖諺
Interior 358
透過質樸且開闊的氣息,讓人在此地放鬆沉浸假期時光。 在當代生活裡,用於日常起居的第一住宅往往承載家庭成員繁雜的功能需求,被賦予許多附加屬性,而擇址於城市遠郊的第二居所,則是用來跳脫日常瑣事,用來存放內心想望的心嚮之所。這個家是業主的第二居所,一座位在古鎮裡的獨棟別墅,因作為休閒渡假之用,因此設計上無需深究繁雜的需求功能,得以刪繁就簡,純粹展露居住者對度假空間的想望。 重視與環境自然交融,將日光與景觀充分引入室內。 度假宅與日常居所最大不同之處,在於空間能夠奢侈盡享,有別於日常居所關注功能坪效的精打細算,第二居所更能盡性展現其空曠體感與藝術性,把人抽離出日常瑣碎,進入度假心境之中。 模糊場域的邊界與定位,賦予了更多使用可能。 整個度假宅重視與自然交融,將日光與景觀充分引入室內,令空間每個場景都能看望環境風光與綠意縈繞。 整個家擺脫精雕細琢,不做材料堆砌,去除生硬銳角。 一樓為公共廳區,設計師希望為廳區創造更多彈性,因此模糊場域的邊界與定位,賦予了更多使用可能,居住者能因應當下的場景需求而再定義空間,決定活動腹地範圍。同時,亦將電子干擾降低,讓風聲、水聲和鳥鳴成為背景音,透過質樸且開闊的氣息,讓人能在此地放鬆沉浸假期時光,享受親近自然的美好。 優美的梯區線條串連起上下動線。 開闊的公共廳區裡,優雅旋梯作為垂直動線串連上下樓層。二樓主要為臥房空間,利用幽長的廊道提高臥房的私密性,每個房間都有景觀窗口,將環境的日光樹影帶入空間;房裡的開闊對比廊道的幽靜,強化了睡寢前的儀式感。 梯區細節在光影中更顯別致。 整個家擺脫精雕細琢,不做材料堆砌,去除生硬銳角,使用大面積的暖白塗料包裹天花板與立面,自然色澤及塗料肌理予人溫潤質感,輔以大量運用的自然選材,讓空間更顯雋永。 空間運用自然選材,讓整體顯得雋永。 屋主的藝術收藏、蒔花弄草,以及別具特色的亮彩家具,為空間加添了獨特個性,開闊、自然、被心愛之物包圍,讓這座居所成為假期時翹首以盼的居心之地。 屋主收藏為空間加添了獨特個性。 跳脫常規,不硬性定義,空間減淡嚴謹秩序,多了逍遙自由,院子裡的春花秋實與四季時光,讓人慢下腳步,打開身心感受外界四季變化,都市人的疲憊心靈在這座度假宅獲得深層撫慰,再次充電。 自然色澤及塗料肌理予人溫潤質感。 第二棲居設計裡的解構與重構,讓家超越了空間實體單純的物質性,成為積聚情感與想望的寄託空間,在自由場境裡活出詩意情調,重構了家的意義。 資料及圖片提供」DHB Design 編輯」Sumile
Interior 358
台灣君梵2023年初領先全球引入山本耀司支線品牌Ground Y來台,今年8月更正式敞開山本耀司黑色神殿之門,全台首間Yohji Yamamoto品牌複合店已於微風廣場1樓正式開幕,結合主線女裝Yohji Yamamoto、主線男裝Yohji Yamamoto POUR HOMME與高端配件品牌discord Yohji Yamamoto,展現山本耀司對服裝叛逆不羈的宏偉世界觀。 全台首間「山本耀司品牌複合店」正式開幕。 城市意象交織出的空間細節 本次的店舖設計,同樣由操刀全球山本耀司專門店的日本設計公司-OSO負責整體規劃,設計師也特別為了這間品牌複合店,多次安排造訪台灣汲取設計靈感。 來到台灣時,設計師在台北看到許多不同的異材質與建材混搭,例如:花磚、鐵窗、廟宇的屋簷等,這些帶有傳統意象的材質樣貌,以及時髦忙碌的信義商圈形成了強烈對比,這些都成為OSO設計團隊眼中的設計構思,他們將台北的都市景致視為特色,並抽象地揉合進店鋪設計中。 OSO的設計師以大面積斜切牆面抽象隱喻台北的城市畫面。 室內可見許多大面積的白色斜切牆面,不規則的散落在空間內,其中的意象也如同山本耀司服裝多層次且飄逸的設計風格。三個品牌沒有明確或刻意地透過牆面劃分出分區,而是講求巧妙融合,讓品牌與品牌之間產生相互呼應的氛圍;另一方面,這些斜切牆面也保有了視線的延續,同時捎來一股靜謐感受。 在這個空間中,設計師希望營造出「服裝不斷出現」的綿延氣息,時而以局部的方式展現,時而呈現一字排開的霸氣感,隨著在店鋪內穿梭遊逛,呈現不同的視覺樣貌。 三個品牌並未明確地進行分區,而是期待形塑協調流暢的穿梭體驗。 不受世俗侷限,忠於自我的美學 1981年,Yohji Yamamoto在巴黎時裝週上首次亮相,山本耀司一直以「透過挑戰來征服制度」的理念,革新時尚的淺規則,製作「打破規則」並創造不受時代潮流影響的服裝,以反叛的精神來表達他混沌又完美的哲學。 三年後,Yohji Yamamoto POUR HOMME 男裝系列在巴黎時裝週上首登場。體現了那些難以被歸類、具有不受社會規範束縛的自由靈魂的男性,或許時髦、或許狂野,更有有趣的獨特之處。 黑色、寬鬆、不對稱剪裁,創造出服裝的獨特美學。 山本耀司主線衍生出了眾多的副牌,高端配件品牌discord為其之一。以山本耀司式的革命精神推陳出新創新設計。品牌的命名反映山本耀司未完成和不對稱的美學理念,將他崇高又無與倫比的視角,從日本為核心傳播至全球。 適度引入窗外綠意,讓室內外有著更緊密的連結。 黑色詩人、黑色魔術師…山本耀司有很多崇拜者給予的各式美名,他不為誰而做,只為打破他看不慣的事物而做,有時甚至是只為了超越自己而做。而黑色是他的命定色,寬鬆、不對稱的設計剪裁,在混亂中傳遞了無法被複製的獨特美,也創造出富有戲劇性和詩意的神級之作。 白色斜切牆面不規則的散落在店面之中,除緊扣山本耀司的設計風格外,也帶來了視線的延伸趣味。 在山本耀司的設計中,男裝有著狂放叛逆的輪廓線,略帶點戲謔的標語與設計細節點綴了男性的幼稚之心;女裝的樣貌與性感、甜美、纖細的模樣八竿子打不著,但飄逸又具份量感的設計,突顯出堅毅強大的女性魅力。在山本耀司的眼中,不論性別都沒有世俗眼光中應有的模樣,但卻都是更強大的樣貌。 服裝的陳列上強調「綿延」感受,時而局部展現,時而一字排開,豐富視覺層次。 山本耀司品牌複合店 微風廣場1樓(台北市松山區復興南路一段39號1樓) 資料及圖片提供」台灣君梵 編輯」陳映蓁
Interior 358
觀察の樹(觀察之樹)成立於2013年,由黑坂昌彥與庄司佳代共同成立。兩人因任職於先前的醫療設計公司MEDITHINK(醫療、機構、兒童生活空間、健康環境設計専門公司)而結識,也因共同關注「全齡」生活空間的理念契合出發,決定創辦觀察之樹。 觀察之樹創辦人庄司佳代(左)與觀察之樹創辦人暨藝術總監黑坂昌彥(右)。 2018年在台北發表第一張為台灣居家環境所打造的玄關椅「Kino Stool」,上市即喚起消費者對「美觀又安全的家具」的重視,也讓民眾及南北大大小小的機構,開始注重居家安全並採用,後續亦推出「Kino Stick」、「Kino Step」、「Kino Schola mini」等品項。而經歷了三年疫情,2023年兩位創辦人帶著觀察之樹的新品「Kino Buddy」貼心夥伴椅,以及「UPRIGHT」成長椅來台跟大家見面,並聊聊疫情對家具設計的趨勢影響與心得觀察。 於田園城市生活風格書店展出的「觀察の樹家具展—傢俱,家庭的一份子」。 「UPRIGHT」成長椅 守護兒童成長的姿勢 觀察之樹的每一項家具,不僅具有獨特設計美學,貼心設計更適合全家大小使用。創辦人黑坂昌彥分享品牌的設計理念:「每一個設計細節都是透過『觀察』而來,這也是公司名稱『觀察之樹』的由來。日常生活中的家具,不僅具備使用機能,也是家庭的一份子,有著熟悉與親切感。」觀察之樹一直以來持續關注高齡化社會,高齡化的原因不只是因為高齡,還有少子化因素,因此觀察之樹往全齡發展,期待家具能夠陪伴兒童成長,一路使用到高齡,因此特別推出新品「UPRIGHT」成長椅。 「UPRIGHT」成長椅。 觀察之樹對家具的一貫理念,是注重人體姿勢,而優良的姿勢需要從小培養。而另一項核心理念,則是「Made in Here」,黑坂昌彦談到:「觀察之樹在台灣有專屬工廠,我們希望在日本也有。之前由於疫情關係無法出國,我們將更多時間精力放在尋找工廠上,再因緣際會下,結識了這間位於北海道的工廠;由於曲木膠合板的工法是一項非常困難的技術,這間工廠的曲木技術非常細膩,且也十分認同觀察之樹的理念,希望透過雙方的合作,製作Made in Here的家具。」 「UPRIGHT」是一張符合人體工學的成長椅。三面曲面的設計能夠完整包覆背骨與臀骨,引導身體保持優良姿勢。 而「UPRIGHT」正是在這間北海道工廠製造的品項,並由觀察之樹總代理,零件由日本設計、台灣組裝,是台日合作的家具。除了機能性強,也具有美觀和設計感,不僅符合人體工學,可依據使用者的身高,從嬰兒時期到成人量身打造提供貼心支撐,採用梅花旋鈕螺絲設計,不需螺絲起子,用手即可將梅花旋鈕螺絲擰緊,座椅高度能夠從38到54公分共14段數進行調整,腳踏板更是從0.5到33公分,共17段數的大幅度調整;而SLANTUP傾斜式桌面設計,可以避免姿勢前傾、預防駝背,減輕頸部肌肉支撐頭部的壓力與胸部的壓迫感。 AIDCA Inc.代表取締役-柴原孝。展示「UPRIGHT」不需螺絲起子,用手即可將梅花旋鈕螺絲擰緊,藉此調整適合段數。 「Kino Buddy」貼心夥伴椅 享受小憩時光 「Kino Buddy」的概念,是一張屬於自己的長椅,可以短暫稍坐、方便小憩,它比一般椅子來得高一些,旁邊還附有一個稍高的小平台,目的是為了讓人們可以更輕鬆地扶著站起與坐下,同時也可作為小小的置物區,是個兼具方便性與安全感的長椅。 「Kino Buddy」貼心夥伴椅。 黑坂昌彥發現台灣的公園、騎樓、步道、夜市,到處都能看到長椅的存在,既可以獨自休息,也能和三、五好友坐在長椅上聊天,燃起他對長椅的喜愛,設計概念也開始萌芽。雖然長椅在戶外隨處可見,但要將它作為室內家具,卻是個較少見的選擇,因此,黑坂昌彥希望打造一張屬於自己的長椅,可以輕鬆移動,隨心所欲,透過這樣的想法,「Kino Buddy」夥伴椅因而誕生,就算是一個人,也能坐得寬敞舒適,享受專屬的自在時光。 「Kino Buddy」是一張可以短暫稍坐、方便小憩的長椅。稍高小平台讓人們更輕鬆地扶著站起與坐下。 這張「Kino Buddy」夥伴椅看起來很像動物,但其實原先並未設定任何造型模樣,只是組合起來以後,視覺上變得形似動物,也令設計團隊莞爾一笑。觀察之樹的每張椅子,都希望能賦予溫暖、貼心的感受,就算在未使用的狀態下,也像夥伴、家人般陪伴在身旁。 適合各種居家情境的「Kino Buddy」。 「觀察の樹家具展—傢俱,家庭的一份子」一展,2023年8月15日前於田園城市生活風格書店B1藝文空間展出。 觀察樹家具展情境展區。集結過往所推出的品項。 資料及圖片提供」觀察之樹 編輯」陳映蓁
Interior 358
當東方傳統文化與當代美學的不羈產生碰撞,舊文脈裡躍動的氣韻,催生出未來時尚的東方寫意。從俠隱主題酒店到具音樂風采的展示空間,峻佳設計不只訴說空間故事,更強調元素轉譯與情緒的體驗塑造,創作靈感來自古老東方與現代都市風景,在相互交錯中編織文化色彩,隨著時代連結東方與世界。 根據無錫風情,打造兼具傳統東方文化與現代語彙的空間。 此次峻佳設計以獨特的審美角度,描繪東方文化脈絡,以當代手法呈現傳統經典之美,傳遞香港設計師眼中的未來東方。《悅印風華》位在水韻江南發源地-「無錫」,以軟硬裝的結合,打造兼具江南韻味的當代生活美學。 和諧搭配軟硬裝,塑造具江南韻味的當代生活美學。 運用中國傳統語彙 體現江南之美 「江南雨,古巷韻綢繆。油紙傘中凝怨黛,丁香花下濕清眸。幽夢一帘收。」江南二字即包含了無限詩意。生活在文化多元的香港,設計師以「江南」為主軸,利用竹編、油紙傘、陶瓷等具中國特色語彙,在寫意手法與天然、現代材質的渲染下,展現符合當代風格的江南韻味與意境,不斷融合舒展、滲透生長。 以竹編、油紙傘、陶瓷等中國元素表現具現代風格的江南意境。 設計師以江南富有的「竹子」作為視覺亮點,大量的木紋鋁條鋪陳地坪,並延伸至天花,包覆整體空間。材質的易彎曲性與穩定性豐富視覺,流線造型與弧型打破層高落差、拉高視野,層疊的線條形成天然曲徑,營造綿延不絕的「竹林深處」意象。由竹編構築而成的立面,突破傳統手工藝的創造,其亭亭身影,豐富空間、營造自然的優雅樣態。 利用竹編工藝重塑青花瓷瓶外型,訴說滿載祈願的天燈意象。 在東方,天燈有著承載滿心浪漫的寓意,因此保留孔明燈飄於空中的視覺印象,利用傳統竹編工藝重塑青花瓷瓶的外型,映射過去與現在的時光意境,期望傳承這份獨有精緻。 藝術廊道在陽光照映下唯美而舒暢。 穿過前廳內側玻璃門,藝術廊道如自然秘境般展開,空間線條與充滿江南韻味的燈光裝置描繪出唯美景致,透明燈體仿照瓷瓶的外型弧度,內藏似錦繁華,油紙畫傘的形韻在上遮蔽,簡單卻富有層次,為空間染上純粹的東方色彩。 透明燈體仿照瓷瓶,以油紙傘狀覆蓋,豐富空間層次。 形塑江南自然之景 穿越藝術廊道進入書吧,眼前是別有一番風味的江南景致,從花、草、木等線條為發想,將人們引入江南叢林中。咖啡吧台以大面創意手繪做綠植背景,置身其中彷若進入世外桃源,伴著婆娑樹影夢回江南。 咖啡吧台以大面創意手繪做綠植背景。 從立面延伸至天花的幾何線條縱橫交錯,如林間樹蔭剛柔並濟,圍塑靜謐氛圍;透過裝飾流線與弧度予人柔和、流暢之感,點綴溫潤色彩,如穿行於林間小徑中,顯得意趣悠然,放慢腳步感受心境的舒緩。 以木條縱橫交錯裝飾,表現如步入林蔭般自在。 「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設計師從煙雨畫舫中汲取靈感,以開合、滲透和交疊手法體現江南的「富、雅、韻」,運用竹編、紙傘、青花瓷等春日畫舫語彙,重現江南韻律感與當代藝術之美。 結合東西方美學展現國際姿態。 玉石色彩點綴於室,木質的幾何線條展現南洋特有風情,加上座椅的絲絨質感,平添英式復古情調;透過材質的疊加,兼具簡約與功能性,呈現雅致意境,表現設計師對當代東方美學的國際演繹。細看燈光裝置,以油紙傘外型懸掛,搭配青花矮凳如同一位舞者優雅佇立,透過婉約而小巧的元素,增添靈動與柔美的江南意境。 健身房。 游泳池。 流暢優雅的樓梯貫穿空間,成為運動休閒等場域的動線中心。健身房、游泳池、瑜珈室、兒童空間及老年休憩區延續東方視覺,聚焦真實生活體驗,聚集人群、體現永續服務。室內設計依托流線型建築,結合業主需求,以江南傳統民居前廳後堂布局動線。藝術長廊連結前廳與功能空間,以借景、對景、隔景、分景等方式,塑造一致卻豐富的視覺感受。藉流動性貫穿全室,打造曲徑通幽、錯落有致的空間體驗。 規劃流暢動線打造錯落有致的空間體驗。 悅印風華 設 計 者」峻佳設計 / 陳峻佳 Derek Ng, Yang 李振堂 參 與 者」歐金輝 林娟 譚明峰 林振銘 邵帥 黄梓豪 岑鳳婷 李建偉 軟裝設計」沈琳晨 蔣慧珊 羅輝 周穎 攝 影 者」歐金輝 王恒 坐落位置」中國 面 積」511.25坪 峻佳設計 峻佳設計/思度中國於香港、廣州、深圳設有分公司,是集商業策畫、空間設計、品牌設計與整合傳播等全流程為一體的跨界創新商業設計公司,近年來專注於大型複合體驗空間項目打造,擅長跨界創新商業設計、複合業態規劃整合,以及多維疊加場景風格塑造,成功塑造多個創新品牌,被譽為商業「新物種」。能為客戶提供品牌形象包裝及空間設計等整體性設計服務,曾服務多家大型知名地產商、文化空間運營商、連鎖商業品牌、教育品牌等;在商業、教育、養老、辦公、地產、文化、公共服務空間領域皆有代表案例。 資料及圖片提供」峻佳設計 編輯」林靖諺
Interior 358
南埕衖事白天外觀。 台南人氣觀光景點「南埕衖事」為迎接明年2024台南建城400年,同時也為農曆龍年「台灣燈會在台南」譜下序曲,今年7月搶先推出全新「Lòng Night」夜間體驗,首創「提著燈籠入埕」,再度掀起討論熱潮! 獨特的導覽行程:入埕提燈籠。 南埕衖事去年底開幕即以「不只是冰淇淋店」獨特建築遊逛感受的新創商業藝文空間,成為遊客熱門的打卡熱點,不只白天好逛好拍,延長營業時間後更創造截然不同的夜晚浪漫氛圍,並新增另類的遊逛體驗,例如:提燈籠走在台南巷弄中的夜間導覽、晚上才出現的鹹食小點等,為台南旅遊再添一個亮點行程。 晚間時刻專屬鹹食小點。 南埕衖事夜間入埕票於每日17:30開放現場購買,19:00正式轉場,而21:30場域內由日本建築大師藤本壯介設計的「衖Lòng Stairs」更將切換光源,宛如劇場般的建築作品體驗,塑造新穎的沉浸感受。 夜間衖梯,別有一番風味。 提燈籠入埕:獨有巷弄導覽 過往台南街區皆為一、二層樓高的房子,南埕衖事的前身是民國58年建成的8層樓高建築-國泰大飯店,因其相較周遭為高而成為地標性建築,曾經是達官貴人、影視紅星造訪台南時入住的地方,風華一時,但物換星移、逐漸沒落,近期由南埕衖事接手,以冰淇淋店的樣貌重新走入大眾視野。南埕衖事入口位於巷子內,緊扣品牌欲呈現的精神:台南的巷弄文化與人文風情,因此特別翻轉空間,請旅客繞至建物後方的小巷,再由綠色小徑走入大廳,完整體驗巷弄遊逛的過程。 獨特的導覽行程:入埕提燈籠。 夜間模式「Lòng Night」延續南埕衖事Tainan Lòng Story取名的趣味性,將中文的「衖(ㄌㄨㄥˋ)」和英文「Long」的發音連結,「Lòng Night」不只是漫漫長夜,也有巷弄夜晚的意思,同時呼應廟宇眾多的府城,總能在路上看到燈籠的傳統意象,像是周圍的鄭成功祖廟、天壇天公廟等處皆可見到;建物所在的忠義路每年元宵更是張燈結綵,好不熱鬧,加上籠和Long諧音,「提燈籠入埕」也順理成章成為南埕衖事合理又獨特的夜間模式。 南埕衖事獨家設計燈籠。 水平與垂直,巷弄走逛體驗 而由日本建築大師藤本壯介操刀規劃的「衖Lòng Stairs」,將他的「白色哲學」建築理念融合親身遊逛台南巷弄的經驗,藉由半戶外的通透空間模糊建築和環境的邊界,以垂直方式打破大眾對巷弄的認知。 由藤本壯介操刀的衖梯。 對藤本壯介而言,白色就像是他的建築DNA,可以映照出不同的光線,也能和周圍環境協調共生,擁有無限的發展可能;他所構建的空間,由平面轉為立體,人在內部穿梭,透過層錯落的平台與動線、死巷、岔路,創造出更多想像。 旅客穿梭於其中,演繹台南的巷弄文化。 而二至四樓的冰店空間,則請台灣的室內設計團隊營造出巷弄感受,以諸多泥牆結構將空間做出區隔,延續台南巷弄穿梭的奇異感受,塑造別有洞天的路徑;而局部的牆面更保留了過去國泰大飯店遺留下的痕跡與紋理,這些「摸得到的時間」亦使南埕衖事擁有獨特且精彩的韻味,留待旅客細細發掘。 室內空間。泥牆結構創造多變路徑。 以扇子為媒介,「搧涼風、善良風」寓意傳遞良善本質。 資料及圖片提供」南埕衖事 撰文」陳映蓁
Interior 358
當代建築大師安藤忠雄,1941年出生於日本大阪。安藤忠雄之所以被譽為建築界的傳奇人物,是因為他不僅沒有受過正規的建築教育訓練,還曾經當過職業拳擊手。自大阪府立城東工科高等學校畢業後,他利用比賽贏得的獎金,前往歐洲、美洲甚至遠至非洲旅行,透過觀察世界各地的獨特建築自學建築學。 我要抽書!即刻前往 《安藤忠雄:我的人生履歷書【暢銷十週年增訂新版】》(聯經出版提供) 藉由吸納名家建築精華化為自身養分,並在學歷至上的保守社會裡,以大阪梅田佔地30坪的「大淀工作室」作為指揮基地,進而開闢出日本當代建築前所未見的全新道路,更在1995年一舉榮獲號稱建築界諾貝爾獎的普立茲克建築獎。 1969年,他創立了安藤忠雄建築研究所,接連發表了以清水混凝土建造的住宅和建築,引起關注與討論,並快速累積名聲。在1995年一舉榮獲號稱建築界諾貝爾獎的普立茲克建築獎,為日本當代建築開闢出前所未見的全新道路。 首刷限量版,含作者的話及簽名印刷扉頁。(聯經出版提供) 從1976年完成的兩層樓私人住宅建築住吉長屋、以獨特空間量體和由光線演繹的美感而備受崇敬的光之教會;透過自然與風土、人類與藝術持續對話和累積所孕育的永續發展動能,讓建築成為真正活著的場所的地中美術館以及向刻劃在歷史建築中的時間致敬,竭盡心力地將時光作為記憶留存,激發新舊之間對話的巴黎證券交易所等。 “我們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事,正因為如此,才想用盡全力把每一天都好好活下去。” 在大阪工業區成長,從一個愛打架的小孩到走上建築之路,安藤忠雄在《安藤忠雄:我的人生履歷書》這本文集中,坦然闡述不斷與現實對抗的建築家工作之真實面貌,紀錄生命中影響他許多的良師益友與家庭故事,並誠實剖析面對各類建築案的困難及奮鬥歷程,不改初心且期許以一己之力擴散,為下一代帶來永不放棄的精神和學習的熱誠。 精彩內容搶先看 留下「心靈風景」的建築 即使百人反對也不屈不撓地勸說 一九九六年時,我接到同潤會青山公寓改建計畫的委託。一般來說,改建案光是處理土地所有權人,就必須花費很大的心力,比提出新的建案還要困難。這個計畫也一樣,對於我負責這個計畫,一百五十位土地所有權人中,就有一百人反對,僅有十人贊成。一開始的比例就是如此。 即使多次嘗試說服他們,反對者還是很堅決地不改變其意見。對於現存建築物懷抱強烈情感的人們,改建並不是他們期望的,也難怪會反對。雖然以建物持續老舊下去、改建是無可避免的理由來說服他們,但卻出現新的計畫也無法輕易取得同意的情況。 即使如此,我的態度還是一貫地堅決。為了使對方接受並讓事情進行下去,相互的理解是不可或缺的。不管是反對者還是贊成者的意見,都必須仔細聆聽、徹底協商。我暗自決定,在互不妥協的情況下,一定要讓事情繼續進行下去。 但是三個月一次的會議,讓人心情沉重。雖然面對多數的反對者交換彼此的意見時,那段時間像是身處在地獄似的,但還是慢慢地花時間重複和他們對話。 打造建築的行為,和培養人才很像。建地和人一樣,也有自己的個性,沒有一模一樣的條件。所以我們首先會從現存建物和街道上的風景等,確實地讀取那個建地的個性,然後才能做出讓它復活的計畫。 教育也應該是要從符合孩子們性格的形式,來思考如何提升他們的能力。從戰後的日本來看,教育系統正是出現單一化的問題。無視於孩子們個性的教育,完全就像在日本隨處可見的單調組裝式住宅充斥在街道上一樣,教養出枯燥無味又沒有深度的人。 現存的青山公寓最與眾不同的特點,就是將「集合住宅」的意圖明確地顯示出來的中庭。在新的計畫裡也承接了那個特質,並以三角形的廣場為中心建構。 我在一九六四年,東京奧林匹克運動會舉行的那一年,第一次探訪這個集合住宅。與櫸木行道樹合為一體,長期以來構成表參道景觀的有趣外觀,讓我留下強烈的印象。 一九二三年的關東大地震之後,以供給新形式的都市住宅為目的「同潤會公寓」,便成為當時東京市長後藤新平所推動的帝都復興計畫的一環。青山公寓建於一九二七年,是當時在東京、橫濱各地建設,為了讓人們能夠住得安全又安心的試驗性集合住宅,屬於「同潤會公寓」之一。 規畫重建計畫的時候,是以這個延續了將近半個世紀的「心靈的風景」,要用什麼樣的形式留下來為主題。我們考慮將建築物的高度盡量限制在和櫸木行道樹一樣高,融入周圍既有的環境,並絞盡腦汁思考如何帶進建築物裡。這就是我們所思考的「重生」—將表參道同潤會青山公寓帶入下一個時代。 另外,我提議在現存公寓建地的東南邊留下一棟。我的想法是,新的建築物不只是對周圍的景觀,與人們心靈的風景也要能繼續連成一體,但是這個提案受到土地所有權人的強烈反對。公寓已經老舊又髒亂、天花板很低、甚至安全性也有問題的建築物,看不出有特地保留的必要性—他們的主張也有道理,結果花了四年多的時間反覆對話,找出解決方案,最終取而代之的是將一棟公寓以原貌復原的方案。 為了保護既有的風景,高度限制在地上地下共六層樓,而且為了確保容積,必須在建築物內往地下深掘三十公尺。因為地下鐵的軌道與建地並行,不允許施工時傳出震動;加上地面上的人車通行量很大,可以說是最惡劣的工程環境了。但是負責施工的建設公司,在這種狀況下,依然分毫不差地完成了超過三百公尺的巨大建築。日本建築技術的水準再次令我感佩不已。 資料及圖片提供」聯經出版 編輯」歐陽青昀
Interior 358
Molteni&C以純義大利工藝聞名於世,台灣首間旗艦擇址於台中市。 歷經三代傳承、擁有「義⼤利家居⽂化指南」美譽的家具品牌Molteni&C,⾃1934年成立以來,以前瞻性的設計思維和精湛⼯藝締造無數經典之作,廣受全球建築師與設計師愛重。日前擇址於台中打造全台⾸間Molteni&C旗艦店,佔地逾200坪的空間由由義⼤利原廠全權規劃,以「⽣活藝術」為理念,從空間至軟裝均來自義⼤利,原汁原味呈現義式美學。 全義大利生產的工藝之作 Molteni&C在台灣首間旗艦店,開闊且蘊含巧思的展間由兩座店面並列呈現,內部規劃客廳、餐廳、更衣室及臥室等場域,並將引進戶外家具及廚具系列,提供消費者更完整的選擇。品牌素以精緻材料、高端技術,與頂尖設計師合作而聞名,其中櫥櫃、衣帽間以及多元的系統櫃最具有指標性,絕佳工藝與別致設計能從三大系統家具可見一斑。 Molteni&C台中旗艦店展示全玻璃櫃體的「GLISS MASTER衣櫃系統」,直接藉由櫃體本身的玻璃折疊門做出區隔和過道。 「GLISS MASTER衣櫃系統」出自品牌創意總監Vincent Van Duysen之手,含括衣櫃、中島櫃和儲物櫃,透過多樣組合可變形為鞋櫃、錶櫃等,且品牌獨家開發的鉸鍊不僅細緻且承重性佳,結合靜音緩衝的Soft Closing、18款飾板等專利配件,在在講究。 「HECTOR日夜櫥櫃系統」善用組合靈活性,在開放空間裡達到廳域區隔效果。 同是品牌創意總監Vincent Van Duysen手筆的「HECTOR日夜櫥櫃系統」,靈感源自典型的現代主義圖書館和辦公室。借助模組化元素能任意變化組裝櫥櫃的長度、高度以及擺放位置,使其輕鬆變身書櫃或多媒體櫃。此系列最大特點在於主結構、支柱採對角架構,展現雕塑般的藝術性,並可結合多樣系統組件與LED照明。 「505 Up系統」結合多樣化的收納組合,有效利用空間並展現設計感。 「505 Up系統」由義大利名家Nicola Gallizia設計,是Molteni&C變化性最高的系列,針對使用者需求與生活機能而來。無論是落地系統壁櫃、展示電視櫃、甚至吧台相關設備,均全方位顛覆以往對系統家具的印象,結合多樣收納櫃、開放層板、隱藏燈條等,兼具展示、收納與間接照明功能。 「Heritage經典傳承」復刻上市 追溯自身歷史、著眼未來,「Heritage經典傳承系列」自品牌博物館中挖掘多件數十年前的經典之作復刻再現,以此致敬義大利多位知名建築大師,深受期待的尤以義大利國寶建築大師Gio Ponti之作,過去僅能在拍賣會見到的經典作品,因復刻得以收藏,亦是旗艦店內的重要看點。 現代版「ROUND D.154.5扶手椅」延續經典造型。 「ROUND D.154.5扶手椅」問市於二戰後的50年代,是建築大師Gio Ponti家具設計的轉折點,特點在結合生活機能和線條美學。現代版的ROUND D.154.5扶手椅採用Vipla仿皮創新面料與防滑金屬椅腳,結構上則為60年代Space Age特色的圓弧造型,體現大師領先時代的創新格局。 以Gio Ponti檔案館的圖紙為原型的「D.655.1 D.655.2t.抽屜櫃」。 「D.655.1 D.655.2t.抽屜櫃」同樣出自Gio Ponti手筆,特色採手繪白色抽屜面,搭配包含榆樹、義大利胡桃木、桃花芯木、花梨木等多種珍稀木材作為抽屜把手,坐落在緞面黃銅櫃腳上,別具藝術風格。 資料及圖片提供」Molteni&C 編輯」江瑜
Interior 358
太陽輝照時 星月微笑處 吾心之故鄉 日輪の輝くところ 月星の微笑むところ 心のふるさと 旅日台籍藝術家何德來專注創作多年,超然於台灣主流的文藝脈絡,不固守特定風格技法,持續實驗各種畫面形式,並從作品中探尋自身在宇宙間的意義,展現人生所洞察的智慧。 展場「東美」。 宇宙.探源|筆.墨。 為迎接何德來120歲冥辰,由館內策展人廖春鈴、林宣君策劃,整合館藏與家屬長久以來尚無機會曝光的書法、水彩、素描、筆記、手稿、照片等文獻檔案,展出200餘件精彩原作。展區分為八大主題:「東美」、「新竹」、「新構造社」、「母.妻」、「目黑.家」、「宇宙.探源」、「筆.墨」、「速寫.風景」,藉此以更寬廣的創作脈絡,立體而完整呈現藝術家在藝術道路上的歷程。 展場「新構造社」。 濃厚的「鄉之抒懷」 因長住日本,故鄉台灣成為何德來創作中的永恆母題,在繪畫與詩作中,可見他的出身來歷,傳達著「生於南島,長於東京」的情懷。為完成藝術家「歸鄉」遺願,其姪子藤田騰鯨(何騰鯨),在他過世後便捐贈予北美館大部分遺作,含油畫、素描、書法等109件作品,進而成為實踐與形式的重要基底。 展場一隅。 《月》,1932。細看輪廓,月如台灣。 綜觀何德來創作全貌,其作品涵蓋西畫、東洋畫、書道和詩歌寫作領域,從自然到哲理、由寫實面至意象性的創造,表現個人生命對藝術的淬鍊與情感。然而返日後至1940年末期,推測受健康因素與戰爭影響,作品數量極為稀少,相對創作力最為豐沛的1950至1960年代間,其整體的創作狀態,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如畫家試圖探觸日月天體形象化的可能性,亦彷彿追尋安頓生命的力量般,嘗試多種畫面的表現手法,開啟東方筆墨的現代新意。 宇宙.探源|筆.墨。 《心》,1961。 1961年何德來創作的兩幅同名作《心》,分別以鮮豔色彩增添感染力,並運用濃淡二色墨營造立體層次;除了圖像所傳遞的詩意視覺,亦藉字型、字義相互思辨,融入對天地萬物的感懷。特別的是,自傳性濃厚的作品,構成原理受到日本書藝影響,引詩歌文字入畫,創造文字與圖像相容的藝術形式;被眾人所熟知的《五十五首歌》,將藝術家的一生境遇,以多首和歌文字構成夜空,藉濃淡交錯鋪陳空間景深,上方留白圓月代表著未滅希望;其創新技法與深沉意涵,彰顯何德來的創作顛峰。 《五十五首歌》,1964。 感人心弦的真摯情感 在何德來的繪畫與短歌中,母與妻皆被賦予鮮明的藝術形象,對於母親、童年生活及家鄉景致的回憶,同樣表現在其描繪的臺灣風土中。《吾之生》描繪如母子像般的聖潔場景,淡淡訴說與母親的深刻情感,背景瀰漫暖黃燭光,呼應藝術家所寫:「看油燈,想起幼年時,懷念臺灣的山、臺灣的河川。」 《吾之生》,1958。 此外,與夫人的真摯情懷更在作品中展露無遺;妻子在1973年辭世後,何德來頓失重心,作品《背影》即描繪妻子生前所歷經的最後一個夏日,專精箏道的秀子面向庭院專注彈奏,平淡而雋永的圖像,寄寓著無盡思念。 《背影》,1973。 何德來擅長借景寓情,將晨昏雨露等萬物轉化為抒情的抽象畫。他刻意採用單色系的極簡構圖,以純粹色彩及線條展現日常感,從環境出發傳遞「月夜」,從《黎明》至《明月》、《月明》,皆以月形襯托天空和海面的遼闊,並運用色彩或墨色漸變,勾勒出雲影變幻的天色,如藝術家所言:「日月星辰即跨越今古時空所共有的宇宙關照。」將景致抽象化為詩意般的個人心境。 《月明》,1963。 速寫.風景。 本展另一大亮點是藝術家外出寫生創作的水彩與素描,足跡踏遍伊豆、安良里、妙義山、妙高等地,透過何德來的生命歷程,敘說從異鄉孤寂的感懷,轉為對內在心境的開闊。 展場結語。 吾之道:何德來回顧展 時間」2023年7月8日至10月22日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二樓2A&2B 展覽詳情請見北美館官網。 資料及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編輯」林靖諺